大华网 > 文化

陈少冰致力当好“非遗沃土”的耕耘者——

活化传承,让传统非遗搭上“时代快车”

  为非遗传承人作专题授课
  向青少年学生讲解非遗

  近年来,汕头市文化馆围绕全民艺术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责任使命,不断开拓思路,多维创新,促进社会文化艺术事业充分发展、兴盛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市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促进艺术普及、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头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潮汕传统文化是汕头人精神家园里的乡愁和文明瑰宝,后辈人有责任与担当,做好保护和传承。

  

  挖掘传承,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

  澄海蜈蚣舞、潮阳英歌、石雕……走进汕头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展示令人目不暇接。“南澳的车鼓舞,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以车鼓和刀剑为道具,集戏剧、杂耍、杂技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海岛文化特色。”说起非遗,陈少冰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汕头的非遗与潮汕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其列入非遗范畴的古老戏曲乐曲、民间文艺、工艺美术、传统文化节俗等种类繁多,展示着潮汕人民卓越的智慧。

  斯文秀气,这是陈少冰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艺术学校老师到文化工作者,陈少冰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不变的是他对文化事业尤其是非遗的热爱。“潮汕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项目。”陈少冰介绍说,近年来,市文化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让一些濒临消失的项目显现昔日的光彩。同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到市文化馆“看非遗、玩非遗、学非遗”,尽享非遗产业链上的无穷乐趣。

  多方合力保护传承,不仅让非遗“活起来”,也让其成为助力汕头打造区域文化高地的城市文脉传承。陈少冰认为,如何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和体验,成了非遗传承的重点工作之一。他们相继开展了“非遗讲坛”“工夫茶沙龙”“我是非遗小小传承人”“非遗集市”等品牌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馆并不仅仅停留在“展示”的层面,而是通过有效整合,催生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成立汕头市文化馆鮀城合唱团、汕头市文化馆青少年弦乐团、汕头市文化馆潮剧社、汕头市文化馆印章镌刻社、汕头市文化馆茶艺社等,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免费培训,并为他们创造参演、比赛等机会。

  

  匠心打造,每年十场“非遗讲坛”

  在市文化馆,公益课堂已形成常态。每年,10场“非遗讲坛”如约而至,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有潮绣、剪纸、镌刻等各种项目,寓教于乐,拉近了非遗与市民的距离。这个与市民的“约会”,在市文化馆已经坚持了5年。在陈少冰看来,创设这样一个群众文化公益活动并坚持5年不间断匠心打造的背后,实际上是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现非遗的精彩。如今,“非遗讲坛”已成为知名的区域群众文化活动优秀品牌。

  回顾这5年来的探索和实践,陈少冰介绍,文化馆是群众感受文化乐趣、享受文明生活的地方。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新时代的命题。2017年,市文化馆率先推出“非遗讲坛”。当时,陈少冰敏锐地发现,汕头许多非遗传承人“只会做不会说”,他们长期默默地凭借自己的技能和专长为社会提供服务,但并不善于将这种传统文化推广出去。因此,陈少冰在首场讲坛中以主讲人身份登上讲台,为传承人作专题授课。此后,陈少冰多次走上讲坛,从各项非遗的起源、发展、内涵等方面讲述,循循善诱,引发了听众的强烈共鸣。

  这种接地气的方式,受到非遗传承人和老百姓的欢迎,使非遗更好地走进百姓生活。“省级非遗项目出花园民俗在讲坛中推出,吸引众多市民聆听。”陈少冰说,“出花园”作为传统成人礼仪式延续至今,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仪式,不仅是家长对小孩寄予祝愿,也增强了孩子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紧跟时代,传统文化绽放光彩

  2015年,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2018年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殊荣。近年来,汕头全面构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区(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基地、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

  非遗项目申报后,如何持续下去,如何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这些都是陈少冰在保护传承工作上的考题。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积极参与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各项活动,如参与《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绩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起草,参与建设一批非遗专题展示馆、博物馆、传习所等。同时,办好每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目前,汕头共有160项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全面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其中51项入选省级非遗名录,14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潮汕地区人民历代以来创造和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陈少冰说,这些都是文化宝藏,需要发扬和传承。为此,他全心投入保护工作中,带领团队到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像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泰国文化周活动等,为非遗文化传播搭建互动平台,促进保护和传承。此外,他们还尝试“互联网+群众文化”在线直播,用网络直播形式让更多人享受免费文化大餐。就像“非遗讲坛”,截至目前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人数已超12万人次。

  “非遗从来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名词。”陈少冰认为,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不仅能留住历史根脉,更能立德树人。对于今后汕头非遗展示、保护和传承,陈少冰信心满满,他说,他们有责任紧跟时代步伐,讲好非遗故事。

作者:陈文兰 发表日期:2022年10月1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