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华侨思报国 兴学育人才

——发生在南砂报国小学的故事

  报国小学的名称寓含“兴学报国”之意,其前身是1905年由南砂乡秀才林仔肩、林毓英创办的报国小学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所学校屡经变革,至1988年最终改为现名。然而,尽管学校的名字几经变更,但“兴学报国”的意涵却始终如一,而且也是无数华侨乡亲兴学报国一片丹心的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南砂乡许多回乡探亲的华侨乡亲,都十分关注乡里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有不少人主动捐资为村里兴建学校。1981年秋,旅泰华侨林先开、郑炳炎、陈树昭捐资兴建了东社小学。1986年,陈树昭等多人捐资兴建了南社小学。同样是在1986年,更有华侨乡亲提出要易地重建新的南砂报国学校。这些主动发起捐款的华侨乡亲,很多人并不是十分富裕。他们中的许多人或是捐出100港元,或是捐出500泰铢,但都怀着一颗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爱心。像在泰国经营油站的华侨陈树昭,已是80多岁的老人还在辛辛苦苦地工作,生活也非常节俭,但为乡里捐款建学校却毫无保留,使村里的乡亲都深受感动。就这样,共有100多位华侨乡亲合计捐出500多万元资金,投入报国学校的重建工程。1988年,报国学校的新校舍落成,因为规模比较大,南砂乡就把原来位置分散规模又小的南砂、东社、西社、南社和北社等5所小学,全都集中到报国学校来办学。后来,报国学校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先后两次增建了教学楼和大礼堂。如果从1981年华侨捐资兴建东社小学算起,至2002年报国学校的礼堂落成,南砂乡的华侨捐资兴学的时间持续了整整22年。但是,华侨爱国爱乡的情怀从未停止。2005年,报国学校举办100年校庆,乡里的华侨再一次捐款30万元,作为学校奖教奖学和助学的资金。可以说,在乡村兴教的路上,始终都可看到华侨乡亲默默奉献的身影。

  在南砂乡华侨捐资建校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比如,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与其父亲林清勤,就先后接力捐资参与了乡里学校的建设,还牵头创办了教育基金会。又比如,林先开和林先霖兄弟同心一起为学校的建设慷慨解囊。再比如,老华侨发挥引领与榜样作用,带动新华侨一起捐资建校,像林楚钦带领林慰民等等。众多海外赤子以一片热忱的心,为家乡教育的发展书写下一个“爱”字。如今的报国小学,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650平方米,有教学楼4幢、综合楼1幢、办公楼1幢、大礼堂1座,还建设有200米环形跑道和篮球场,运动区域面积约达7000平方米。看着今天欣欣向荣的报国学校,南砂乡人都深深感谢华侨乡亲的善举。

编辑:李泽华 发表日期:2022年10月1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