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一部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

——序张义忠《二十四节气之歌》

  老朋友张义忠来电,嘱我为他的新作《二十四节气之歌》制序。在汕头新闻界,张义忠是位资深媒体人,我觉得自己分量不够,就推辞了。后来想到与他几十年的友情,又勉强答应下来。

  与张义忠相识于文字,相知于文字,相交于文字。

  无论是初识时一起采访,一起在各自所属的媒体发出的同题材报道,还是他先后在《汕头日报》和《汕头特区晚报》任职期间,对我的投稿作了画龙点睛式的修改,都显见资深报人的多元视野与纵横笔力。

  从佩服到敬重,从文友到挚友,我们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同行者。

  退休之后,张义忠醉心于在微信朋友圈写诗填词,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品。作为忠实读者,我都认真跟“圈”。张义忠的古诗词造诣颇深,对诗词中的声韵、对仗、平仄以及词牌等玩转随意、自如。一幅国画、一张照片、一起新闻事件……都能引起他的诗兴,而且是信手拈来皆妙句,出口成诗俱天成,令人叹服。有人称张义忠是“红色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富有古典的文学韵味,而且氤氲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正能量。《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汾水战役》等是张义忠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系列力作。在两年多的抗疫斗争中,张义忠写下了《战疫诗草》系列,以记者独特的视角,用诗歌独特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致敬战疫中勇往前行的人们。

  为完成张义忠布置的作业,我再次吟诵他发来的诗词,字里行间,节气文化与诗词文化水乳交融,渊博的知识自然穿插其间,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低吟高诵两相宜,似是一本解读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

  综观这册《二十四节气之歌》,凸显三大特点:

  其一,为世界级“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活力。

  今年2月4日,北京举行隆重的冬奥会开幕式,这一天恰逢立春,导演张艺谋用二十四个中国传统的节气串起倒计时数字,当二十四节气与当代数字媒体融合亮相时,惊艳了世界,世人终于知道了中国有个世界级“非遗”叫“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空间的多维形态是展示“非遗”最集中、最典型、最生动的平台,以诗词的形式来呈现“二十四节气”,不失为一大途径,因为诗词之美,流芳千年,最醉人心。张义忠坚持守正创新,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以诗词为介质,用情用力讲好二十四节气的故事,创作出了《二十四节气之歌》这册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

  其二:用独特的形式打开赋存于二十四节气里的风光。

  四季有序,万物有时,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以敏锐的目光和不同的视角,抓住了蕴藏于二十四节气里的韵律,或抒情的,或寓意的,或寄志的……于是,便有了雨水时分,杜甫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芒种时分,陆游写下“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处暑时分,李绅写下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以说是诗词无数咏颂节气。

  然而像张义忠这样,同时用三种体裁——诗与词,以及冠首楹联,按时序把二十四节气都写出来,还是凤毛麟角。

  二十四节气大美,然大美无声,含英咀华方可闻,于是张义忠将二十四节气之韵,以诗词作旁白,从“立春”到“大寒”徐徐铺陈,每个节气对应了一冠首楹联、一诗、一词,无不妥帖美妙。立春、雨水、惊蛰、春分……张义忠以平凡的字句,锻造出了不平凡的意境,那些浪漫温婉的瞬间,都流淌在其诗词之中。尤其是冠首楹联,在张义忠的笔下,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这么多的“小”与“大”,丝毫没有重复之嫌,足见文字功力炉火纯青。

  其三: 让青少年读诗读词读联了解二十四节气成了可能。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先人的智慧,还是时令的导航,也是生活的美学,更具有历久弥新的现实价值,应该在现代社会占有一隅之地,并继续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来传承,对于中华文明而言,都是在赓续其精神血脉,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个人而言,是在培育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的人生。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窃以为,张义忠的《二十四节气之歌》,可以作为国学补充教材进校园,面向青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个中国人都应是节气的传承者、保护者、实践者,在孩子们的生命中播下“二十四节气”的种子,让孩子们伴随着“非遗”之美的熏陶健康成长。

  是,谨以为序。    (题照:刘小萱)

作者:洪旭东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2年10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