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时隔一年,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杂志主编朱小平再次莅汕采风——

“汕头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

  作家们参观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右一为朱小平)

  时隔一年,记者在汕头再次见到作家朱小平,依然是在“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汕头采风活动中,发现个头高大的朱老师消瘦了几分,他笑着说:“这几天有些赶,刚在广州参加一个活动,然后又赶来汕头。”

  朱小平是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杂志主编;北京市西城区作协副主席、文史学会副会长。“这是我第二次来汕头,第一次来汕头就很喜欢这个地方。”朱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好的风景和好的地方未必来一次就能感悟,多次寻访才可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会洞悉这个城市潜藏的文化精华,此次汕头之行,依旧收获满满。

  

  侨乡焕发新颜让人流连忘返

  前段时间,2022“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采风活动走进汕头,朱小平再次受邀来到汕头。中山纪念亭、蔡楚生电影史迹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侨批文物馆、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作家们采风首站来到小公园开埠区。“去年来的时候,有些地方还没完全修缮好,现在基本都修旧如旧,漂亮整洁了很多。”朱小平说,旧地重游,看看侨乡汕头美景,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是汕头城市发祥地,百载商埠历史见证,潮汕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在这里融合汇聚,相得益彰,让朱小平流连忘返,他掏出手机,拍下中山纪念亭、独具特色的骑楼群、南生百货大楼等美景,制作成视频发上朋友圈。

  来汕头之前,作为《海内与海外》杂志主编,朱小平策划了一期《红色汕头》专题,以数十页的篇幅刊发了全国著名作家陈先义、朱秀海、沈卫星,以及张泽华、黄浩瀚等本土作者撰写的文章,不仅激发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更激荡起人们脑海中的红色记忆,让更多读者接触到了汕头极为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了解这座城市的荣光。朱小平说,红色资源是先辈赋予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要让这笔财富发出最灿烂的光芒、传递出最温暖的热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升华。

  “汕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城市。”再次参观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仍让朱小平心潮澎湃,红色交通线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举足轻重,汕头站作为重要枢纽,成功护送了200多名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干部以及重要物资、文件情报经此进入中央苏区。在朱小平看来,这座秘密交通站经过精心修缮,以珍贵的实物和史料,向往来游人述说当年那些感人的事迹,是激励后人在新征程上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

  丰富独特的侨资源是一座“富矿”

  汕头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到城市设立与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前沿……回望汕头向海而生、因港而立、因侨而兴的百年历史,开埠文化陈列馆是最主要的窗口之一。作家们通过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珍贵照片,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侨批文物馆,对我这个外地人来说,何止是一座人间富矿。”朱小平说,上次从汕头回去后,他写了一篇文章《万纸侨批万重山》发表在《人民日报》。他说:“仰读一件件侨批,令人过目深刻而感受到心灵的震撼,那是家书抵万金的潸然之泪,那是千里共婵娟的沛然之情。海邦传乡音,叮咛复叮咛,真是纸短情长,镂心刻骨……”

  再次流连于侨批文物馆,朱小平依然以“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一谈起侨批的话题,朱小平便会直奔主题畅谈开去。他说,侨批的初衷是赡养眷属,但它其实还包含有更多的感情意义,比如说是家乡侨眷和海外侨胞感情维系的纽带,也是华侨对家庭不忘根本的承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侨批更承担了特殊的角色,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朱小平看来,十多万封侨批,每一封都会有一个家国故事。岂止是“一封书寄万重山”,那更是“万纸侨批万重山”,每一封侨批都会有凄怆的、温馨的、浓烈的、深沉的故事啊!

  在澄海,作家们参观了有“潮汕小故宫”“岭南第一侨宅”之称的陈慈黉故居,近距离欣赏这座潮汕民俗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侨居建筑群。在这座侨宅中,有历史名人的书法石刻,有金漆木雕、石雕、潮汕嵌瓷,也有大量国外采购的楠木、水泥及精美地砖、壁砖,将中西建筑特点、构件材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作家们啧啧称赞。“两次采风,都感受到汕头确实拥有丰富且独特的侨文化和侨资源。”朱小平说,汕头与“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汕头成功获得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办权,爱国、爱乡、爱家的华侨精神将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与现代交融碰撞交相辉映

  连日来,作家们考察汕头投资环境,并参观汕头开埠文化、华侨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滨海旅游文化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汕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 产业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采风团先后走访六合产业园、澄海区狮头鹅孵化基地、华侨试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等处,实地了解汕头投资环境及“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情况。

  在澄海潮鹏狮头鹅生态养殖基地,看到体型壮硕威猛的狮头鹅,作家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澄海是中国内地狮头鹅生产基地,享有“世界鹅王之乡”的美誉,至今已有300多年养殖历史。当得知以狮头鹅卤制为特色的美食也成为潮汕文化的一个符号,备受海内外消费者追捧的消息后,朱小平赋诗一绝咏之:“曾经深井品烧味,澄海又来啖卤髓。白羽狮头夸独步,家家买得小鹅归。”

  “汕头大学东校区一期工程非常气派,也很现代。”前往参观时朱小平被场馆建设所震撼,他认为,场馆造型非常美观,作为一个城市新地标,将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在雨过天晴的傍晚,作家们漫步石炮台公园,历经百余载风风雨雨依旧巍然屹立的崎碌炮台、波纹型石阶、通风报话塔等,生动翔实地讲述百年炮台守护海疆、潮汕先辈守卫家园的惊心动魄历史,作家们徜徉于海防历史的浩瀚烟波,身心经历了一场“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旅。“人文之胜凝聚着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朱小平由衷赞叹并写下诗句:“一天风雨几回落,巨炮峥嵘历寇氛。耳畔涛声先入耳,南天翻卷望残云。”

  离开汕头时,朱老师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凤凰花,雨后的花儿格外鲜艳,如蝴蝶般于枝头绽放。在回程途中,朱老师写下一首诗:“落下鲲鹏万里涛,挟风舒卷借扶摇。凤凰花色犹相映,天海无垠化碧霄。”在他看来,汕头不仅有秀丽的风光,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侨的基因、侨的资源,汕头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人物名片】

  朱小平: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杂志主编;北京市西城区作协副主席、文史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散文随笔集《像蜀锦一样绚烂》《燕京感旧录》《京城百艺》《无双毕竟是家山》《多少楼台烟雨中》,长篇纪实《军统内幕:黑暗年代的黑历史》《从军统到保密局》,人物传记《张大千》《蒋氏家族全传》《鬼才范曾》《我所知道的顾城》,文史随笔集《历史脸谱——晚清民国风云人物》《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及《朱小平诗词集》等近30部作品。

作者:陈文兰 发表日期:2022年10月0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