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非遗话丰收 喜迎二十大

我市举办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非遗项目线上直播活动
  9月23日,我市举行“非遗话丰收 喜迎二十大”直播活动,通过一组组镜头,让更多人在“非遗盛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图为活动现场。

  “今天,我们欢聚在汕头丹樱生态园,在这个富有潮汕特色农家乐的景区中,非遗匠人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我们共同来欢庆这个‘丰收嘉年华’。” 9月2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话丰收 喜迎二十大”线上直播活动拉开帷幕。广大网友通过镜头欣赏非遗技艺与自然人文的完美融合,看看非遗匠人如何用心、用情,用精湛的手工技艺为舌尖上幸福生活增添滋味。

  “非遗盛宴”中感受美好生活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主题是“庆丰收·迎盛会”。作为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引导和带动全国各地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农耕文明,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并从丰收喜悦中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话丰收 喜迎二十大”直播活动分为《庆丰收》《享成果》《颂党恩》三个篇章,内容精彩纷呈。达濠鱼饭制作技艺、鱼丸制作技艺、银屏蚝烙煎制技艺、汕头大鼎牛杂烹制技艺、汕头全牛宴制作技艺、潮州打冷饮食习俗、汕头牛肉丸制作技艺、潮汕咸菜腌制技艺、乌龙茶精制技艺等24个展示项目连番登场,在为广大网友奉献一场精彩的“非遗盛宴”的同时,也让市民感受到非遗对美好生活的浸润,探索非遗生态活化创新,共同见证当代非遗力量。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取得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汕头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6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4个,省级项目51个。

  非遗匠人“解锁”好手艺老味道

  汕头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非遗技艺享誉海内外,牛肉火锅、牛肉丸、卤味、卤鹅等更是香飘万里。大地丰收的时节,人们在蒸腾的烟火气和非遗技艺营造的仪式感中,享受丰收的喜悦和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

  “潮汕工夫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潮汕民俗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作为潮汕人,我认为要着力于现代科学与传统技能的结合,促进茶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让非遗文化为产业经济增光添彩,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郑惠丰是省级非遗项目(汕头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茶叶研制工作,先后培养出超过100名评茶师、茶艺师和茶叶加工师,在汕头市也带出了曾小龙、蔡满芬等一批乌龙茶精制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透过直播镜头,郑惠丰为市民观众“解锁”了加工茶叶的好手艺。

  汕头人对牛肉美食情有独钟,一口大鼎,牛心、牛百叶、牛肚、牛筋以及牛舌等在浓汤中翻滚,搭配独特的秘制配料及精选的中药材,在大锅和火候的作用下,新鲜的食材变化出难以言喻的美味和口感……汕头市非遗项目大鼎牛杂烹制技艺传承人卢建伟为观众解锁老味道,网友在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也更喜欢了解非遗美食背后的故事,纷纷点赞。

  “作为汕头大鼎牛杂的非遗传承人,我希望有机会能与大家共同探讨,让大鼎牛杂的技艺更好的传承和焕发新的生机。”卢建伟表示,希望通过互相分享和探讨技艺,让大鼎牛杂的技艺更符合现代的饮食需求。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农歌一曲唱辛勤,喜笑欢声今又闻。“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更是中国人民享受丰收的节日。党的关怀为汕头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主法治扎实推进、思想文化守正创新、城乡环境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抒写新的篇章。

  “借这个活动向农民致敬、为丰收礼赞,共同庆贺这个喜悦的节日!”汕头市文化馆活动策划部主任许汝钰告诉记者,在这丰收的日子里,非遗匠人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从富饶的蓝色粮仓、精耕细作的田园赞歌和在党的关怀下人民幸福生活这三个方面展示非遗丰收成果,也让我们看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已经变成汕头可触可感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种特区精神的激励下,老百姓善于、乐于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以“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在这方生机勃勃、写满希望的热土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在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田园赞歌。

  本报记者 陈文惠/文  袁笙/摄

编辑:胡晓娜 发表日期:2022年09月2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