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外砂青抗会见证辉煌一笔

■ 蔡泽华

走进龙湖区外砂街道林厝村文祠路头,我们发现蓬沙书院外搭起了层层脚手架,绿色的挡布将这座上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围得严严实实。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各地抗日救亡群众团体蓬勃发展,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赴国难。1938年8月,澄海召开澄海县青年抗敌同志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随后成立外砂区分会,即外砂青抗会,会址设在蓬沙书院里面,分会负责人高梧清。外砂青抗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进步青年宣传抗日救亡,动员青年奔赴抗日前线。

林厝村的高厝巷,聚居着一支从澄海下窖迁来的高氏后人,他们与清末民初泰华巨商高绳芝家族是族亲关系。蓬沙书院与方公讲院当地俗称“文祠”,有崇文重教的历史。1946年,外砂陈惠潮等绅士利用蓬沙书院创办蓬沙初级中学,掀起科教育民兴国热潮;1949年解放前夕,该校部分进步青年学生上凤凰山参加革命;蓬沙书院、深祖家塾是外砂的红色旧址。

抗战时期,深祖家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地下活动点,他们在这儿开组织会,办学习班,协助县青抗会开展演剧、宣传抗日工作。而外砂青抗会是当时中共潮汕地方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团体,它在团结广大青年、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统战工作、培养干部和为发展党组织输送后备力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外砂青抗会时常举办各种时事报告会、专题报告会、学习讨论会等,宣传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

外砂青抗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当之无愧是一支旗帜鲜明、充满青春活力的突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而如今,蓬沙书院修缮后将作为外砂街道重要的文化活动阵地,让历史文化遗产注入新时代内涵,焕发新的活力。外砂青抗会,见证了潮汕青年抗日的辉煌一笔。


编辑:李津 发表日期:2022年09月24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