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良好产业前景,奋力奔向新赛道

濠江:风电产业赋能 新城建设提速

  4200亩的海上风电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本报记者 陈史 摄

  大潮澎湃,风生水起。地处汕头海湾南岸的濠江区拥有百里黄金海岸线,坐拥粤东港口群唯一核心港区广澳港区,海上风电、山水人文资源丰富,同时还汇集汕汕高铁、疏港铁路、深汕高速、汕湛高速、汕头海湾隧道等交通支撑要素,城市价值正不断凸显,发展动能正全面释放。乘借着政策东风,当前,濠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良好产业前景,奋力奔向追赶超越的新赛道,努力成为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重要引擎。

  海上风电产业闪亮沿海经济带东翼

  站在广澳大山,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这片蔚蓝色的海洋,不仅是宝贵的景观资源,更是巨大的能源宝库,孕育海上风电雄厚的产业基础。在这里,汕头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和千亿元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闪亮沿海经济带东翼。“风从海上来、风能变绿电”正成为汕头推动广东加快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生动写照。

  早在五年前的2017年,国内领军的风机整机制造企业、上市公司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率先落户汕头濠江,打造集技术、制造、实验、运维为一体的、亚洲最先进的综合型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由此也拉开了汕头海上风电发展的帷幕。沿着时间轴往前拉,2019年,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正式投产,并下线当时亚洲最大的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2021年,项目又下线了11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再次刷新亚洲纪录;今年7月,亚洲首台11兆瓦海上风机吊装成功,亚洲首款11兆瓦机组开始在濠江投入量产,为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带来更大容量、更大风轮、更高发电量的机组产品。“11兆瓦风机一年可以发电4040万度,满足2万户家庭用电的需求,减少碳排放量大概3.4万吨。”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孙建湖告诉记者,11兆风机的发电小时数在国内目前处于前列,可以在平均风速达到10米每秒的情况下正常发电,适合广东、福建等高风速区域。

  多个突破、多项创新在濠江相继诞生,风与电之间的能量悄然而又热烈地进行交换。在龙头企业的探路示范下,南瑞鲁能、江苏华纳、青岛武晓、盘古润滑等一批海上风电企业抢滩入驻,构筑起日趋完善的风电产业链。

  乘风起势,向海图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支持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这也为濠江发展海上风电指明了方向。走进我市在濠江规划建设的4200亩海上风电产业园,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目前产业园已落户项目6个,涉及风机整机、发电机、塔筒、柔直直流设备等产业链环节,产业集聚效应初显规模;与此同时,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掀起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新热潮,为汕头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注入强大动能。

  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又稳步从有到优,正赋能濠江阔步迈出高质量发展铿锵步伐……

  滨海新城建设凸显新成效新气象

  产业发展造福城市,城市建设支撑产业发展。在濠江北部滨海地带,从一片滩涂沟壑中崛起的南滨新城近来频频冲上“热搜”,人气甚是火爆。2014年,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的开工拉开南滨新城建设的序幕,作为华侨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里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公园广场纵横交错,长廊岸边绿草盈盈,已成为汕头特有的“一湾两岸”城市名片。

  2021年10月建成开放的潮博中心,现在已经是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同时也是华侨试验区的重要文化展示交流载体。此外,南滨绿地公园、石林湖公园、体育产业基地等对外开放,也为南滨这座“后花园”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教育设施方面,南滨片区已引进汕头市金山中学、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品牌教育运营商入驻,汕头金中南滨学校(博美校区)今年9月份已迎来第一批新生入学。与此同时,商业配套正在紧锣密鼓优化完善中,计划打造以金融、科技、商务、娱乐于一体的高端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和中轴线会展经济区。中信汕头滨海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观平表示,未来的南滨片区将全力打造潮文化、侨文化和基础教育高地,把“文化+”理念贯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结合数字经济打造高端的服务产业。

  海湾隧道主线即将通车带来新机遇

  地方要发展,离不开便捷、立体、畅通交通网络的构建。随着南滨路、南滨南路、濠洲路等多条道路建成通车,虎头山隧道双线贯通,日趋完善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打通片区跨越发展的主动脉,为南滨片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被誉为“世界级挑战工程”的汕头海湾隧道项目,更是破解了汕头南北两岸交通的瓶颈,为南滨片区带来“腾飞”新机遇。汕头海湾隧道位于海湾大桥与礐石大桥之间的内海湾,路线全长6.68公里,隧道长度5300米。项目从动工至今已历时7年,预计今年9月底实现主线通车,将在真正意义上打破汕头主城区与南滨新城的时空距离,对构筑“一湾两岸”城市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肖观平说,随着未来多个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成通车,城市配套愈发完善,南北城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更加通畅,南滨片区将引入多元业态,加强城市基层治理,聚人气、兴产业,努力把片区人文优势、生态优势、设施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本报记者 杨舒佳

编辑:胡晓娜 发表日期:2022年09月2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