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唤醒撂荒地全力推进复耕复种

“深圳帮扶”出良策守好“米袋子”

  今年7月初,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启动撂荒地(闲置地)整治“十百千计划”。阶段来,深圳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纷纷行动起来,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闲置地)复耕复种,让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合力“垦”荒造良田

  井都镇是传统农业重镇,素有“南海之滨、鱼米之乡”之美誉。经了解,井都镇内仍有部分区域受限于低矮的地理位置和较为传统的生产技术,导致沟渠疏水效果差,土地种粮效益低,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致使土地逐渐荒芜。

  对此,驻井都镇帮扶工作队明确工作任务,对全镇撂荒地进行摸底调研,会同镇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深入宣讲,大力推进“垦”荒行动,摸排具备复耕条件的撂荒地,收集并参与制作撂荒地核查整治台账表,设立120亩地作为“十百千计划”2022年复耕目标,并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十项行动。目前,镇、村主动响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攻坚克难,合力确保复耕工作落实落地,已完成232亩撂荒地复耕复种,盘活30亩闲置地种植木瓜,谋划70亩甘薯育苗基地和15亩“共享农场”。同时,工作队结合乡村振兴治理先行示范村活动,开展党员包干行动,设立党员包片联户示范田,通过示范带动,助推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不断扩大。

  创新模式复耕复种

  驻西胪镇工作队与当地镇政府、村居、企业加强沟通、紧密配合,科学有序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竹岭村的一片撂荒地前期已分配给农户进行耕种,但由于近两年当地雨水极少,土地干旱,导致田地荒废并长起了厚厚的杂草,重新开荒难度较大。工作队与西胪镇相关部门多方沟通协调,决定采取“镇党委+村集体+工作队+合作社”工作模式进行整治。

  针对竹岭村现有种植地分散零碎化的情况,工作队与镇农办负责人及竹岭村委干部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各方同意将土地集约化,连片打造经营。竹岭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原本分配给村民的土地流转至村集体,并通过三资交易平台对该片土地进行公开招标。汕头市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标后,发挥自身经营优势,与工作队和镇农办深入探讨土地引水灌溉、种植何种作物等问题,最终投入专业机械设备进行开荒复耕。为解决该片土地使用大型农机作业问题,工作队还投入帮扶资金,对该机耕路进行修建。如今,竹岭村约180亩的撂荒地已复耕复种。

  申请专项资金增强复垦信心

  今年上半年,驻云澳镇工作队配合镇委镇政府开展复垦工作,联合镇农办与村委,对云星村、云祥村、荖园村711.9亩撂荒闲置地进行现场复核、确定复垦方案。云星村、云祥村采用党员、村干部包片责任落实。工作队对各村进度进行帮扶,解决过程中反馈的相关问题,上半年完成其中550亩全面复耕完成任务,取得良好开局。

  在对荖园村、云星开展复垦工作中,工作队发现荖园村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或转业捕鱼,加上三年大旱缺水,村里农田撂荒闲置地复耕难度大。工作队了解到村里有部分村民有想法、有冲劲,但是苦于没有技术以及设备支持,无法完成复垦工作后,积极申请专项资金,向帮扶单位申请支持,组织村民自行筹措资金采购设备;并让村里耕种老户为复垦建言献策,全面助推复垦工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复垦行动是通过对片块撂荒闲置地进行整合调换,针对110亩连片土地开展的大规模复垦复耕工作。工作队申请了专项资金购买机器设备供复耕“领头人”使用,并给予相应补助,还向帮扶单位申请对复耕地所有农产品保底采购,增强他们复垦的信心。目前,荖园村110亩撂荒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复垦后的撂荒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金薯苗等农作物。工作队将扎实推进各村开展撂荒地复耕,不断盘活撂荒土地,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落实农田可耕且有人种。同时,寻找可建设加工与冷藏保鲜用地,促进现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推动农产品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助力打造“云澳臻品”品牌。

作者:刘文钊 编辑:纪素琦 发表日期:2022年09月1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