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蜕 变

  编前语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档案视角生动展现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展现新时代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市档案局联合市档案馆、汕头融媒集团开展了2022年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围绕“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深入挖掘档案资源,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讲述身边可知可感的新变化、实实在在的新成就;聚焦档案工作者学批示、见行动、开新局的有力举措和创新做法,展现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档案工作者干事创业的高昂精气神。本版今起择优刊发部分征文作品。

  

  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在“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汕头,一座不起眼的小乡村以独有的质蕴,作为城市发展的缩影,生动诠释着汕头一路走来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它便是——钱塘。

  据清光绪十年(1884)《潮阳县志·乡都》记载,钱塘旧名“塘边”,后改今名。名字的变化,并非只是单纯的词语替换,背后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内涵。

  从“门”看变化

  钱塘地形为大山丘,中间高,四周低,三面被水塘包围,这样的地形被古人称为“莲花地”,古人认为“莲花地”不宜动土建造寨墙。至清嘉庆年间,经乡民商议,在西边的庙宇旁边,接连庙之东侧建造了西寨门。

  这座西寨门如今仍安静地矗立在那里,依旧可见门额石匾“瑶池西望”,背面“钱塘旧家”,却再难见门下熙熙攘攘。我们的父辈曾在西寨门附近群居,如今周边败落、人口迁出,西寨门成了孤独守护这座古老村寨和乡民文化的符号。

  因生产生活的需要,钱塘面向疏港大道,修建了新的大门。新大门恢宏大气,“瑶池西望”不再,却有“钱塘仁里”。原来的西寨门,仿若古庙的一部分,见证着这个小乡村的改变;现在的牌坊门,巍然矗立,威风凛凛宛若骑士。

  而这一切变化,不仅仅只是时代的变迁,更是经济特区多元开放、敢闯敢试的具象体现。汕头要开埠,钱塘要开门,汕头的码头、钱塘的大门便自觉承担起了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的“窗口”。汕头的码头,在潮来潮往中日夜吞吐不歇,在潮来潮往中红头船愈行愈远;钱塘的大门,走出了一群勤劳致富的人儿,走出了一批学富五车的人才,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迎来了无限生机。

  一个门的变化,是时代的呼唤。

  从“居”看变化

  如今恬淡闲适的乡村披上了时代的盛装,更显得轮廓清晰亮丽。

  一排排商铺、一幢幢新式自建房、一个个特色档口,在明媚的阳光下站立着。条条乡道犹如桃花源般阡陌交通,连接着城市与乡村,连接着未来与憧憬。在这里,你可以看那芮芮草柔,汐水如嫣;可以在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看那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也能感受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田地里忙忙碌碌的身影,小孩放学回家路上的嬉笑玩闹,无不体现着这片土地浓厚的乡土情怀。

  近年来,钱塘文化广场展焕新颜,通过建设党建教育基地,将党建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到墙面、灯柱、宣传栏等载体中,不仅满足了钱塘民众休闲娱乐需求,更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体验,打造文明乡居。

  乡村振兴的阳光照耀了钱塘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呈现着不一样的精致。过去的泥泞土路、破砖碎瓦已被朴实乡风吹走,被厚重乡土掩埋。每一个奇迹追随每一个梦想在钱塘彰显,在生长,辉煌而灿烂。

  一方居的变化,是时代的必然。

  从“人”看变化

  我家里有一本老相册,记录了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们一家在钱塘的点点滴滴。这本相册我时常翻看,也时常觉得惊讶。惊讶原来复古风潮当年也席卷过我们这个小地方;惊讶相册里的小乡村长着一副我没见过的模样……感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头。

  但是,我奶奶这一辈人却没有参与到我们的相册中来。小时候抱着相册问奶奶:“嬷,这里面怎么没有你啊?”奶奶笑着说:“我们那时候哪有这种东西啊,能活着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敢想这些。”

  相册翻过几页,便能看到爸妈年轻时候青春洋溢的脸庞,意气风发。在他们的岁月里,乡村有屋前檐后,有小路穿梭,有洋气的牛仔服饰,也有万家灯火通明。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也在不断向前求索。

  而后,相册里便都是我们90后的身影了。我们坐在洋气的沙发上,对着彩色电视机,宛如“八九点钟太阳”般灿烂。我们的生活里,有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齐声诵读的身影,也体验过插卡游戏机到电脑游戏的飞速跨越,有“睁眼看世界”的便利,更有“时代答卷人”的豪气。我们走出校园、走上岗位,时刻为成为“六有”青年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一群人的变化,是时代的雕刻。

  在党建领航的推动下,钱塘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名字的改变,更有着具体的变化:从西寨门到如今的牌坊大门,从居无定所到安居乐业,从贫穷落后到奔赴小康。钱塘的发展历程,镌刻在石碑上,留存在照片里,也在汕头的发展史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管是这个普通的小乡村,抑或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收拾行囊重新上路,以“赶考”的决心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林 艺 编辑:胡晓娜 发表日期:2022年08月3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