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艺苑

藏书印的N种功能

  藏书章,又称藏书印,系指藏书者专门钤于书本图册等的扉页,籍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情趣的一种印迹。

  藏书印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唐太宗的“贞观”印,到了宋太祖,已起用“秘阁图书”这枚专门的收藏印鉴了。宋代以后,收藏书籍(字画)的专家,都有加钤作记的嗜好。

  “这书是我的”

  这一类藏书印最为普遍,这类印文大多带“藏”“读”的字眼,加上名字、别号或其衍生出的语句。鲁迅收藏过不少石刻拓本、古籍。他的章有“周树人所藏”“会稽周氏收藏”。有些人秀恩爱,连藏书印也不放过,这类名为“鸳鸯印”的,取夫妇二人名字于一印,比如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秋之白华”印。

  又如未成眷属的师生,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大慈大悲”印。除此之外,还有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摩曼”印。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私人印章常见的有“七品官耳”,他是在自嘲做了12年七品芝麻官。

  “我的书不是想借就能借”

  嗜书如痴的人,会把借书这件事上升到孝道层面。藏书家唐尧臣在古籍上印“借书不孝”,或许在他眼中,不孝有三,借书为大。

  还有藏书者认为,印文长,才能警醒借书人。于是印超长句:“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这书我看过,挺好的”

  藏书印里也包含一部分鉴赏类的印,一般都会在印文直接写“鉴赏”二字,有逼格一点的,会委婉表达对书籍的珍视,比如毛晋。

  明末藏书家毛晋的印有"毛晋秘箧",凡是被他盖过这章的都藏在小箱子里,属于不轻易外借的一类,除此之外他还有“甲”“宋本”“元本”,在宋元刊本上用“宋本”“元本”区别开来,又把“甲”字钤在首部,甲类即是精品类,后来很多藏书家都效仿他。

  比较有个性的藏书印,我们能从中了解藏主的性格特点。

  郑板桥的 “动而得谤,名亦随之”,大致意思是,动不动就遭到别人的毁谤,名誉也随着受到损害。初看我们觉得就是一句简单的陈述,细品字里行间的坦白胸襟,颇具韵味。

  又如张大千的“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书在哪人就在哪,爱书之情,溢于言表。

  (艺萃)

编辑:胡晓娜 发表日期:2022年08月2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