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暑假学非遗 乐当志愿者

市文化馆免费培训150多名“非遗小小讲解员”
  “非遗小小讲解员”参与志愿讲解工作。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汕头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瑰宝,是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关注并热爱非遗,鲜活的非遗教育是重要的渠道。为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市文化馆免费开设了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培训班,150多名“非遗小小讲解员”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并参与非遗展示馆的志愿讲解服务工作,度过一个别样的快乐假期。

掌握讲解技能 讲好非遗故事

从7月份开始,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2年汕头市文化馆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培训班”分三期陆续在市文化馆举行,共有150多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培训。

“我们在市文化馆的公众号发出报名通知后,学生们非常踊跃,很快就报满了。”据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介绍,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孩子们不仅能在暑假期间学习了解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机会参与到志愿讲解的服务中,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非常有益。培训期间,培训讲师通过展馆简介、非遗知识讲座、讲解服务礼仪和语言、形体培训、模拟上岗考核等多种培训形式,为青少年学生拓展非遗文化知识,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培训结束后,表现优秀的青年学生陆续参与到市文化馆非遗展示馆的志愿讲解服务工作中。

“我们接到游客的预约参观后会发通知,学生志愿者自行报名参与讲解服务,孩子们的表现令人惊喜,进步很快。”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少年学生对于志愿讲解服务热情饱满,在讲好非遗故事的志愿服务中,也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登台展示展演 分享学习成果

抽纱、陶瓷微书、潮州木雕、李家教拳(新架)、潮剧、潮州音乐、鮀浦石雕、鳌鱼舞、双咬鹅舞、英歌舞、汕头杂技、后宅元宵渔灯赛会、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潮式朥饼制作技艺、潮式粿品制作技艺……在“非遗少年行”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中,青少年学生登上老妈宫戏台的舞台,通过个人才艺表演、演讲、创作展示向观众推介最具汕头特色的非遗项目。

登台表演的青少年是“2022年汕头市文化馆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培训班”的优秀学员,他们有的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讲解喜爱的非遗项目,有的展示通过努力练习掌握的非遗技艺,丰富多彩的展示展演赢得家长和观众的阵阵掌声。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认识非遗、探究非遗的兴趣,让非遗传承教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学生家长陈女士表示,免费培训和展示展演活动让孩子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回到家中还意犹未尽,拉着长辈介绍课堂所学的非遗项目,寓教于乐的培训活动让孩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发挥“桥梁”作用 形成良性循环

“培训项目至今已是第三届,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培训一个学生,能够带动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共同关注非遗,学生也会将所学的非遗知识带到校园,在传播非遗文化中发挥桥梁作用。”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告诉记者,随着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培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的推进,青少年和市民群众形成“从感受、了解到喜欢、传承”的良性循环也正在逐步构建。

“我特别开心,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呢。”香阳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刘伊湉告诉记者,通过参加青少年文化志愿者培训班,她成了“非遗小小讲解员”,在演讲展示中讲解了非遗项目“鳌鱼舞”,她也将此次有趣的培训经历与小伙伴们分享,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非遗文化。

截至目前,汕头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6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4个,省级项目51个。市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让学生从小就充分认识非遗文化,喜欢上非遗文化,才能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兴趣,被其吸引,从而引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自信。近年来,市文化馆主动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传承教育实践活动,为未成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

作者:林蓁 发表日期:2022年08月1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