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点亮生命的光芒

——鲁飞其人其文

  鲁飞出了一本新书,散文集《留点空白更美》,书名很好。有一种哲学和美学的情趣在其中,适合中国文化的思想精神。西方文化是现实的,以饱满充盈为美,沉甸甸的,让人踏实;我们的文化却截然而异,总强调不要十分满,有十分只写七分,留下三分空白,可供人们想象。已故诗人颜烈说,这是“空白的空灵”。是的,唯空白方可得空灵,人不能活得太沉浊,要飞扬起来,不但思想、文字,就是人的生活态度也要如此。

  与鲁飞是多年老友了,但我写了许多评论的文字,唯独对他无片言只字的评说,真奇怪。好像我们之间,没必要多说些什么,心有灵犀已足够了。

  他的生活曾有过波折,在别人眼里似乎有些遗憾。可与他交往中我常常忘了这些。他多么独立,攀过泰山、衡山,三山五岳去过了好几座,一般人有谁能具如此勇气和毅力?在我眼中,他从来就没向困难伏低过。这种精神,当然令人佩服。我是自愧不如也,真是惭愧。

  鲁飞出此书后,他说,要开一个几位残疾作家的作品研讨会,你给我说几句话吧,批评的也好。我想起若干年前,自己曾信口开河地说过,你再出书我给你写篇文章。算是欠下了债,还以为他忘记了,可以蒙混过去,到底不能。不过,关于鲁飞,我还真的有些话要说,就不管体裁的限制,随便说说了。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碰到种种困难,但对于写作者来说,这就是一种生活阅历,更是创作的生活富矿。我们常说要深入生活,这是对的,但生活的深入从来不是刻意为之的。当年沈从文就对此有所怀疑,觉得不好理解。也是的,我们不是无时无刻都在生活之中吗?优秀的写作者,就是要热爱生活,不管酸酣苦辣,总得切身体会。他们是敏感的,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把生活里的细节放大了,放在心里,写作时信手拈来。这是作家异于普通人之处,可以说是本事。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或者说,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不感兴趣的人,可以写出好的作品。

  从这点看,鲁飞是一位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作家,集子里的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无不是一种生动的证明。

  他不会因自己的遗憾而冷漠,怨天尤人,却是加倍地热爱这丰富多彩的世界,处处有感情,处处生欢喜心,这种心态,令人起敬!

  不是说不能写悲伤的事,写刻骨铭心的痛苦,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也必须写。台静农先生晚年深有感于“人生实苦”,却选择了淡然处之。鲁飞还年轻,他当然做不到淡如水的境界,但他不沉浸于痛苦中,总能超脱地看世界,让人生在“伤口处开出芬芳的花”,这种写作姿态充满阳光。他从痛苦和挫折中品味人生,并提炼出深邃的人生意义。他说:“我们的生命也会像一棵带伤疤的树,越来越旺盛。殊不知伤口处开出芬芳的生命之花,伤疤是我们成长壮大的最优毕业证。”这种从自己体验中升华出来的思想境界,是由衷的,更是感人的。

  他的文章多短小,一两千字的文章,一点感悟,一种抒怀,杯水的荡漾,点滴的温暖,轻快,同时让人欣悦。文章本身没有问题,却带着流行的烙印,这种趋时风的写作一旦收进集子,整体地读,就有模式化的痕迹,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刻,却也见证了作者写作过程的脚印,可以感受着他曾经的激扬的青春年华。

  但我更欣赏的,还是“百味人生”里那些文字,这是浸透了作者生命沉重成色的文字。文字朴实,近于白描,都不长,类似微型小说,却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所见所历和所思,久久萦绕于心,他总想写出来。这是人生百态,卑微者的生活,或者某些片断、场景,作者选取了最让他感动者,形诸笔墨。其中,有微讽,有幽默,有苦涩,有辛辣,也有深情,在淡淡的文风中,让人感动。

  这些文字是他人生浓缩后留下来的记忆。有时只是平铺直叙,却在短短的篇章里写尽一个人的一生,如《三老姆》。人生其实很短,短到几十个字的简介,甚至墓碑或神牌上的几个字就可完事。可这简短的文字背后,却浓缩了长长的苦涩沉重的人生。时代的一块石头,压到具体而卑微的人生,就是沉重的一座山了。一个小小的人物,就是这么沉重地压住我们的心。读鲁飞笔下的这些卑微人物,我们心中总会有这样的感觉。

  中年之后,死生之事已常面对,于是,笔下多了些悼念的文字。我读前人文章,每每惊诧于悼念文章之多。此刻,当身经目击之后,才感同身受,深叹人生无常,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悼念的文字,如果是敷衍的,当然写不好,满纸虚誉之词,会被讥讽为“谀墓之词”,为人诟病。这类文字其实就是另类的游戏文章,毫无意思。假如这么写,我觉得不如不写,我们要写就要认真地写好。却也并不难的,只要写出真诚来就好了。鲁飞集子中有几篇这样的文章,却都是由衷地写自己与逝者交往的点滴,文字质朴、真诚,不虚誉不拔高,在平淡和家常的叙述中,展现逝者的风范。

  鲁飞说,“展望未来,明知前路泥泞前路崎岖前路有荆棘,我依然要在辛苦放逐的路上跋涉,哪怕每一步都蹒跚着,都要点亮生命的光芒。”说得很好!我们的人生就应该如此。

作者:林伟光 编辑:李津 发表日期:2022年08月1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