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媲美开平碉楼, 潮阳和平镇东观楼小巧精致,民国时期由马璧魂筑建——

孝敬双亲建碉楼 远眺练江景如画

南粤大地,侨乡遍布,尤以潮汕、五邑为著。江门五邑的开平,因极具异域风情的碉楼建筑闻名于世,而在汕头的潮阳、潮南一带,近百年来同样有不少中西合璧的碉楼散布于练江两岸,与潭江之滨的开平遥相呼应。练江流域的碉楼既融合潮汕本土与华侨文化精髓,又引入当时的潮流生活元素,建筑精巧、特色鲜明,足与开平碉楼媲美。其中,位于潮阳区和平镇下寨社区、建于民国期间的“东观楼”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当年鹤立古寨中的东观楼曾是练江地标。

侨宅探寻

一窗一世界,四层雕楼小巧精致

下寨位于练江下游西岸,旧时是练江与内海湾的交汇之地。站在“永光远照”寨门前举目南望,一座高四层、顶立中式凉亭的塔楼式建筑物映入眼帘。顺着小巷左弯右转,不一会就来到了这座曾有着“练江地标”美誉的东观楼下。

东观楼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该楼一至三层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三合土夯筑墙体构成。楼身正面二、三层凸出的阳台筑起花窗围栏,为泰式的水泥花窗封廊,既可避日又透光通风。第三层阳台盖顶巧妙地设计为单坡造型的潮式单檐歇山顶,檐下双侧墙角各塑一只鳌鱼状嵌瓷漏母槽(滴水兽),飘逸灵动。


碉楼上的传统牌坊颇见匠心。

再往上看,第四层的正面构筑了一座三门四柱的双叠牌楼,将一直以来被世人认为“接地气”的牌楼抬升到高楼之上,极为罕见。牌楼的三门坊额上有3个大圆框,据说当年镶嵌着“东观楼”3个铜制的大字,但已被拆除。此层的外立面是框架结构加水泥墙体,四周建了6个翼形外飘阳台,正面背面各2个、双侧各1个。外墙上半部包砌泰式花窗墙,显得玲珑通透。

纵观整座碉楼,占地虽仅70多平方米,但小巧精致、独具匠心,一至三层的窗户外框都装饰着不同款式的罗马窗,每一层、每一廊的花窗款式也不一样,让人目不暇接,颇有“一窗一世界,一物一景观”的意蕴。

窗框装饰洋味十足。

融合多种风格,亦中亦洋摩登时尚

东观楼的门楼是巴洛克式三连劵廊廓,马面墙喷水柱为爱奥尼克式罗马柱顶,洋溢着优雅的气质。主劵顶上浮塑着二卷毛莨叶花卉和梅花,廊柱则沿用了多立克式罗马柱,但柱身是采用当时豪宅流行的磨石水泥柱,是泰国常用的工艺。左右两个小劵顶融合了尖拱,尖拱下原本有欧式的方形铁条制作的铁门,下方的围栏是泰式洗石糅合中式的雕塑。门楼墙面全部镶嵌定制的白色大理石板。仅约16平方米的门楼,在方寸之间就融合了中、欧、泰等多种不同风格的工艺造式,十分精致。

走进东观楼,抬头便看到一个通风井直通顶层天花板,每一层通风井都装饰有不同图案的铁艺花罩,这是作为全宅通风、透气、传声之用。过了通风井,就是一楼大厅,地板上全是彩色图案的西式瓷砖。一层的厅房呈左右对称分布。大厅双侧各有一间约9平方米的卧室。右卧室挨着不足6平方米的盥洗室,墙角自上而下架设有一条黑色铸铁排污管。与之相临、挨着门楼的一间是储藏室。与左卧室相临、盥洗室相对的是楼梯间,与门楼左侧的储藏室隔墙。房间向厅、通风井一面均使用中式古典木结构门壁,装饰传统的潮式金画,其他墙壁则使用红砖墙以承重。

檐牙和滴水兽造型细腻。

第二层的格局和第一层大同小异,这一层最有特色的是盥洗室。走进盥洗室,只见里面贴着一米多高的白瓷砖墙裙,入门左侧墙壁镶嵌着一个方形洗手盆,右侧则是一座搪瓷浴盆,其外围也镶着洁白的瓷砖。笔者走访过诸多侨宅,如本报曾报道过的澄海隆都镇后溪村金财合,在民国期间便有冷暖供水,但现场并未见到当年的卫浴实物,而在东观楼就看到了当年从外洋舶来的西方卫浴精品。这些在如今看起来十分平常的生活配套器具,彼时正是摩登时尚生活的象征。

盥洗室一角,墙裙上残留一块壁挂便盆构件,印刻有“ARMITAGE WARE”“MADE IN ENGLAND”“EDWARD JOHNS & CO. LTD.”等英文,这是其时英格兰爱德华琼斯有限公司出产的阿米蒂奇系列的卫浴器具。笔者还在地板上发现两块从浴盆壁脱落的白瓷砖,背面有“MADE IN GERMANY”“VILLEROY & BOCH”“METTLACH”等字句,标明是德国萨尔州麦特拉赫镇唯宝公司所出品的卫浴瓷砖。该品牌已有270余年的历史,是洁具中的经典。

洗手盆中印着“LEE YU KEE”字样,附带的两个铜制洋瓷开关水龙头,其旋钮上也印有“HONGKONG.LEE YU KEE”品牌名,依然清晰可见。经查证,该品牌是早年香港卫浴精品商号“李耀记”。这些留存的建材、器具,充分体现了宅主对时尚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第三层的装修风格和二层大体相同,木门壁镶嵌着浓郁民国风的五色玻璃。

“东观”二字为邹鲁题写。

人文气息浓厚,楼名与门联由名家题写

笔者探访东观楼发现,这座宅第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宅第门匾为花岗岩石材,正面阴刻“东观”二字,髹以金漆,沉实浑厚、磅礴大气,书者落款为“邹鲁”。邹鲁是广东大埔人,民国年间曾任广东财政厅长、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创办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并为首任校长。

暗藏回文诗的门联。

登上第四层,楼梯间及对面房间的八角门各有一副邓梅孙题写的篆书门联,分别为“青山远水近前亭过客停,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黑炭积寒冬过雪风”。邓梅孙是广东惠阳籍书法名家邓承修的孙女,受家学熏陶,善书。据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潮阳区民间艺术学会常务副会长马东涛解读,这两副对联分解出来是4首描写四季山水的回文诗,对联的第一句为前7字,第二句为后7字,第三句是第二句颠倒,第四句是第一句颠倒。四首诗为:

青山远水近前亭,水近前亭过客停。

停客过亭前近水,亭前近水远山青。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红炉黑炭积寒冬,炭积寒冬过雪风。

风雪过冬寒积炭,冬寒积炭黑炉红。

此处诗联结合的形式和描绘的内容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平添了东观楼的人文气息。

室内装饰简约大方。

冷暖水供应,引领乡村生活新风潮

第四层的装饰与其余各层截然不同,以泰式风格为主。地板为青、白双色格拼水磨石,立柱、顶格栏也是水磨石,厅两侧墙体各开一个圆形的水磨石窗框与房间相通。这一层的盥洗室被装修为吧台小屋,还保留水泥吧台和洗漱杯具的小台基座,其相临的小房间中则有红砖砌成的烟囱直通天台的存迹。据介绍,这两个房间原配置壁炉及供热水的锅炉等设施,一方面可供热水冲调咖啡、泡茶,另一方面又可供应暖水给各层盥洗室,证明了二楼和三楼盥洗室洗手盆的双水龙头,的确是有冷暖水供应。这在上世纪30年代的潮汕乡村,十分的时髦新奇,引领先潮。

走出四楼的阳台门,阳台中架设一座三级台阶空中花园,其外侧上方,便是从楼下看到的水洗石柱梁、青琉璃瓦盖顶的双叠三门四柱牌楼,十分气派。牌楼的3个门均装铁栏作防护;花架两侧各有一条迂回向上阶梯,可登上天台。天台南侧,保存着一口用钢筋水泥浇筑的蓄水池,佐证了东观楼配置整套自来水供应系统的存在;正中,一座水磨石柱栏、青琉璃瓦盖顶的重檐八角亭凌空屹立,高高的亭尖直耸云天。拾阶入亭,远望近观,一览众屋小,赏景叹快哉。


家族故事

商业大享 热心公益德尤馨

东观楼的左前方是一座名为“有德居”的传统潮式“四点金”宅第,屋主就是东观楼主人马璧魂。

经现场走访及查阅资料得知,马璧魂是旅港商业大亨,其人“博览经史,学通古今,明达事理,才识卓绝”,曾任香港汕头商业银行九龙分行监理,创办运输装卸公司与《东亚报》。经营有成的他,积极投身商会、慈善组织、潮属社团活动,创办香港九龙潮州公会,曾任香港潮州商会第20届副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香港保良局总理、旅港马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旅港潮邑和平同乡会长等职。

马璧魂一向热心社会公益及教育事业,襄助扩建潮商学校校舍、创办港九潮州公学、募款救济灾民等,造福人群,贡献殊多,被推选为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

奉养双亲 筑建“东观”尽孝心

马璧魂为何要在家乡老厝旁筑建东观楼?从建楼碑记可见一斑。文中提及“(楼)虽高乏连云,广非渠夏,然登临四瞩,风光十里,皆映眼帘,其清幽之景,盖亦足以娱两老人起居之欢心。而余等又得晨昏齐集,承欢膝下,夫人情之乐莫乐于椿萱并茂,雁翼齐飞”。其中“娱两老人起居之欢心”“承欢膝下”道出了马璧魂的初衷是为悉心奉养双亲,以尽人子之孝,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东观楼碑记。

碑记也道出东观楼命名的缘由是“楼面朝东,旭日霭照,塔影峙前,练江曲绕,故虽窗通四面,万方无遮,唯均不及东观之胜,因名云”。

而今虽山移水改、沧海桑田,东观楼依然静观练江缓缓流淌,守望海外乡亲们的精神家园,联结着浓浓的乡情。


【研究者说】

潮式碉楼或可“打包”申遗

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金利明近年来十分关注潮汕侨宅的保育与活化,多次深入潮阳、潮南等地探访。他认为,练江流域至今仍保留多座碉楼式建筑,如和平镇的东观楼、隐德楼,谷饶镇的若光楼、西苑楼,胪岗镇的贵成楼、养晦楼等,它们集居住、防盗御匪、防风抗涝于一体,融合中西建筑艺术,从不同的空间维度诠释民国期间外出的游子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可媲美开平碉楼。

金利明认为,随着越来越多“藏在深闺”的碉楼被发现,从建筑沿革、时代风貌、生活进化、乡村秩序等多个角度来看,这些碉楼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多方合力做好碉楼的登记造册、资料搜集和维护修缮的同时,或可推动其整体“打包”申遗,活化潮式碉楼,为汕头“侨文化”增添新亮点。      

文/吴沛锋 杨万洲

图/邹晓东 金利明

作者:吴沛锋 杨万洲 邹晓东 金利明 发表日期:2022年08月1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