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朗诵剧《丝海侨情》精彩上演

聆听侨批故事 共抒家国情怀

  演出场面
  主创合影

  一张张泛黄的信纸,勾勒出那段久远的历史。任岁月匆匆,时移世易,华侨华人对家国的牵挂从未间断……7月15日晚,慧如剧场喜气洋溢,由汕头市艺术研究室、汕头市侨联归侨作家联谊会精心打造的朗诵剧《丝海侨情》首次与观众见面。该剧以侨批为载体,讲述一个华侨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折射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征程,见证了侨批背后浓浓的家国情怀。

  创作灵感

  一件侨批一个故事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朗诵剧《丝海侨情》以侨批为串联载体,运用舞蹈和朗诵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讲述了男主角张应顺和一众潮汕男人登上红头船过番谋生,妻子李兰芳等潮汕姿娘在家乡期盼守望,最后迎来一家团圆。全剧用“故土”这条主线,展现一段华侨群体与家国命运交织的故事和历史,再现了华侨艰苦奋斗、爱国爱乡、报效家国的精神和力量。

  这部饱含时代气息、家国情怀,而又温情脉脉的作品,由陈韩星、何京兰创作。作为国家一级编剧,陈韩星一直把讲好汕头故事作为写作的使命。“侨批历史是创作的源泉”,陈韩星说,侨批反映了潮人下南洋的历史,包含着无数人的生与死、苦与乐、艰辛与希望,有着浓烈的情感可以抒写。在陈韩星看来,每一封侨批背后都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丝海侨情》生动再现当年华侨华人的这一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

  “我们特意将歌谣、潮绣等潮汕民俗元素融入到剧情中”,编剧何京兰担任此次演出的总策划,她表示,用朗诵的形式来呈现侨批文化,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情感,观众在朗读者的声音中体会那一份份深沉的爱,在戏剧情景的演绎中领会华侨精神,特别能引发共鸣。

  巧妙编排

  一捧“故土”牵动乡愁

  侨批表面上是一封封家书,背后却含有很深的家国情怀。在创作的过程中,编剧感动于潮人的有情有义、家国情怀,在剧中巧妙编排了三场“故土”演出。当张应顺准备登船时,李兰芳眼神中有无限的留恋,之后缓缓蹲下,用潮绣丝巾从地上包了一捧泥土让张应顺带走,这是故乡的热土,这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在异国他乡,当张应顺思念亲人家乡时,他又拿出了那包“故土”;最后,当张应顺一家团圆时,他与李兰芳共同将这包故乡的土洒回地上。

  全剧演出有张有弛,既有细腻动人的情感,也有震撼人心的场面。来自某机关单位的朱庆洪在剧中扮演送批人成叔。演出现场,成叔背着批袋,逐户按址送交,及时收回批。随着一声“批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像过年一样开心,把成叔等几位送批人团团围住。送批人的诚信,令侨眷啧啧称赞,也正因成叔超高的职业责任感,才能找到已经搬迁多年的李兰芳,送上张应顺寄来的侨批,让两人化解了误会。“这一封番批轻又轻,承载的思念重千斤;海内海外隔万里,唯有家书安人心……”朱庆洪说,薄薄的侨批,在侨眷心里值千金,为华侨搭建了一座与家乡亲人沟通的桥梁。演出过程中,侨批演绎的亲情乡情历历在目,让朱庆洪激动不已。

  “侨批浸透着海外侨胞的汗水和血泪,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何京兰说,《丝海侨情》打破时间的壁垒,让侨批不再是展馆橱窗里的陈列品,让侨批故事“声”入人心,更具温度。

  精心打磨

  一举一动皆考究

  批袋、浴布、市篮……仿佛真的回到了当年潮汕华侨海外谋生的那段艰辛岁月。演出当晚,现场情感饱满的朗读,惟妙惟肖、别具美感的场景再现赢得了现场观众频频的掌声。演职员们都认为,侨批体现的是浓浓的家国情怀,他们在演绎过程中,被侨批的精神内涵深深感动。

  如何演绎好文化内涵深厚的侨批题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何京兰告诉记者,此次参加演出的演员都不是专业演员,而是普普通通的戏剧、朗诵爱好者,年龄从9岁到75岁不等。“为了追求更好的演出效果,周末演员们常常从一早排练到晚上才结束”,何京兰说,因为是来自不同岗位的业余演员,因此排练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此期间,得到导演蔡奕奇和唐舜浩的悉心指导,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手势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大家的付出让人感动。

  《丝海侨情》由汕头市文联、汕头市社科联、广东潮剧院、汕头市文化集团指导,汕头市潮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世界头条艺术团、汕头朗读者、广东三木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协办。首演后观众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观看后热泪盈眶,爱国情感瞬间迸发。回家度暑假的大三学生小肖看完该剧激动地说:“我深深感受到当年华侨华人的艰辛和家国情怀,这也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作者:陈文兰 编辑:李泽华 发表日期:2022年07月2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