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汲取红色力量 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我市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汕头是一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也是带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汲取红色力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富民兴村产业提质增效,全力建设精美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发扬红色精神

  创新帮扶守住“底线”

  潮南区雷岭镇是有着光荣红色历史的革命老区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入驻雷岭镇后,发扬革命精神,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深调研、问民情、思良策、勇探索,在市委农办等帮扶单位和雷岭镇的支持和帮助下,结合镇情村情,探索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脱贫攻坚成果成色更足……

  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市坚持人民至上,强化现有帮扶政策衔接的同时,创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建立了“1+2+3+N”的监测和帮扶模式。以潮南区雷岭镇为试点,结合当地实际用活“1+2+3+N”模式,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实做细,探索建立可复制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新机制的“雷岭样本”。将全市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三个革命老区原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户全部进行“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标识,开展网格化跟踪帮扶,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351户、1290人列入动态监测范围。

  驻镇帮镇扶村是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阶段来,我市深入开展组团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60支帮扶工作队点对点帮扶全市30个镇和30个涉农街道,全市146个重点帮扶村(社区)全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驻镇帮扶方式,建立“一规划、两图、三计划、四制度”的工作机制,不断强队伍、深调研、找症结,出良策,用心打好帮扶“组合拳”,撬动乡村致富新动能取得明显成效。248个帮扶单位“一把手”陆续走基层、察民情,与帮扶区县镇村开展一对一党建结对共建,谋划推进工作。加大驻镇资金投入,加快项目落实落地,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共落实中央衔接资金和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0.83亿元,安排到具体项目406个,革命老区山区发展更具潜力。

  注入“红色动能”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老区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炎炎夏日,潮阳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迎来早稻收割农忙时节,田野满地金黄,农民兄弟顶着烈日开着收割机收获沉甸甸的果实。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已建成澄海区蔬菜、潮阳区丝苗米、潮南区生猪和澄海区狮头鹅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新增澄海蔬菜(扩容提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4个省级产业园共集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其他企业近250家;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861人,吸纳农民就业4120人,辐射带动农户3.79万户;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万元,比建设前增长37%。

  雷岭荔枝文化旅游节近日拉开帷幕,一串串红彤彤的荔枝挂满枝头,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旅游、交易,助力富农兴农和乡村振兴发展。我市加快推进澄海区、潮阳区和潮南区革命老区83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澄海区狮头鹅、澄海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潮阳区水果、潮阳区蔬菜、潮南区蔬菜、潮南区甘薯共6个老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正在全力加快建设,打造富民兴村产业平台。雷岭镇、溪南镇等2个镇获中央资金支持创建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实现“零”的突破。潮南区红场镇发展荔枝、茶叶种植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红色动能”的释放,加速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我市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平台搭建,致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农业电商服务”3大载体,为乡土人才创造干事创业的优质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新活力,提高联农带农能力。

  赓续红色血脉

  全力建设精美农村

  “潮汕水乡田园风光”的潮阳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潮音侨韵,风尚家园”的潮南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已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点;澄海区打造樟林古港沿线风貌带,潮阳区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五个一”示范,潮南区开展324国道沿线立面改造项目;澄海区樟林古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澄海区仙门村获“广东贫困村创建名村”……我市不断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四小园”建设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打造乡村连线连片乡村风貌带,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一个个美丽乡村如同一幅幅多彩动人的画卷,生动地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赓续红色血脉,全力建设精美农村。我市将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动完成农村雨污分流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分类处理、“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全市老区村庄100%建成干净整洁村,建设一批美丽宜居村。      本报记者 刘文钊

编辑:李津 发表日期:2022年07月1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