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泰国华侨王福龙九十年前建造的“危楼”曾是外砂地标建筑——

“学士世家”藏故事 “第一高楼”声名扬

  门楣上的灰塑
  “百字铭”落款完整清晰
  八扇柚木门通雕“百字铭”
  四幅彩画展现汕头埠景象
  “学士世家”的门楼
  洋楼里的中式大厅
  梁架上精美的木雕
  后包洋楼是当年“学士世家”的特色
  厝角头的装饰简洁大气

  龙湖区外砂街道内陇村有一座建于九十年前的侨宅,自署名字“学士世家”,但当地都称之为“危楼”。这里的“危”,有人写作“峗”或“峞”,潮州音读“县”的第五声,意思就是“高”。著名唐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危楼”就是这个意思。

  “危楼”为泰国华侨王福龙斥资6万银元建造,曾经是外砂地区(含今外砂、龙华、新溪、新海等街道)的地标性建筑。今天,我们再次徜徉其中,细细品读侨宅背后的故事。点缀在乡村、城镇中的一座座特色侨宅,不仅镌刻着一代代侨胞在海外艰辛创业和成就辉煌的历程,也蕴含着丰富的建筑艺术和不同的文化内涵,是侨乡文化的独特载体,也是潮汕建筑中的奇葩。

  

  

  华侨探寻

  “学士世家”蕴藏着家风密码

  外砂“危楼”座落于内陇村堤边不远处。建楼之前,这里是连片的番葛园。1933年,在泰国发迹的华侨王福龙寄钱回家置地筑造“四点金”带“双背剑”加后包双层洋楼。全宅建筑占地面积共计1645平方米。

  走进大宅前阳埕中央,可见洋溢着民国气韵的凹肚大门楼,门楼顶、中、裙三肚彩塑,都是民国中期流行的水泥洗石,分别雕塑了香橼、红梅、枇杷、水仙花,还有喜鹊、孔雀等吉祥物,寄寓捷报平安、富贵吉祥、千子万孙、五世其昌等美好愿望。

  门楼最为显眼的是“学士世家”四个大楷书。“学士世家”和后包左右门楼匾额“庆溢槐庭”“光耀珠树”都与王姓宗族文化有关。经查阅,宋代王旦,“好学,有文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为大理评事,历工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三槐王氏自旦公而始显。”“学士世家”也成为王姓郡望之一,但外砂众多王姓人家均未见使用,为何内陇这座“危楼”独用此名呢?王福龙的曾孙、年逾八旬的王志忠、王志豪昆仲一语揭开玄机。据王志豪老人介绍,当年建大宅时,他的父亲王卿瑶刚好考上暨南大学,这在当时民国的乡村是十分难得的。他的父亲又是长孙,所以曾祖父便选定“学士世家”镌刻门匾,语带双关,寄望后代能够出现更多的学士、博士。

  柚木闪门通雕“百字铭”为名家所作

  行走于这栋浸透着近百年岁月的宅第,随时随地感受到浓厚的耕读文化氛围。

  走近大门,推开两扇沉重且发出沉闷转轴声的大门板,且不说这两扇材料选自泰国柚木、身价不菲的大门板令人眼前一亮,一副长长的门联更是引起大家的驻足品评。联曰:“华屋霭春光,择居仁里和为贵;玉堂辉画锦,善与人同德有邻。”不难看出,“学士世家”奉行的是依仁而居、与德为邻、择善而处的朴实的儒家思想。

  走进大厅,8扇闪门上的柚木通镂花雕和工整的楷书吸引了人们的眼光,大家从右至左读念着屏雕中的文字:“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少杯不乱性,忍气免伤财……安分身无辱,防非口莫开,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右录申文定公百字铭佳句。中华廿五年丙子春月河间居士书。”落款处还有“詹哲明印”“河间旧家”两枚钤章。“中华廿五年丙子”就是1936年。“申文定公”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申时行,“百字铭”是他留下来的劝善、劝孝、劝仁、劝信的箴言,也是治家处世的格言。另查阅,“河间居士”则是詹哲明先生(1878-1971年),澄海信宁人,生于书香世家,也是潮汕书法名家。詹哲明以书法应世,中锋用笔,融合诸家精萃,除工于行楷屏幅、册页及对联外,更擅长擘窠大字,墨迹满泰京。除了上述申时行百字铭,“学士世家”的门匾、门联均出自詹哲明之手。

  两层高“危楼”曾是外砂制高点

  从大厅走出来,我们来到后包。这是一座两层的八屐七间走龙虎门的洋楼,高耸的水泥柱撑着天花板。走廊比后包埕高约两尺,全部以水泥栏杆围栏,在两副厅门前筑造两座三级台阶以供上下。踏上走廊,副厅连着走廊最底处的是墘房,副厅和正厅之间连接着的房间即是中房。该宅第的所有门窗都比较完整地保留着。

  穿过走廊,从龙虎畔水泥梯间登上二楼,可见走廊是九连劵的廊廓格局,中西合璧,中式房厅,西式廊廓和窗楣及水泥框架结构。两门楼二楼各建成一间西式小屋带“南风窗”的闲间茶舍。二楼正厅内摆放着一套陈旧的家具,中间墙壁上挂着数幅老相片,最上一行是大宅家祖王牛筒的画像,第二行是发迹家主王福龙和两位夫人的遗像。两边房墙上挂着家族的一些纪念像和王卿瑶夫妻遗像。

  据王志豪介绍,当年“学士世家”建成后,是外砂第一高度,被乡人称为“危楼”,以前家里从泰国寄批回来,只要写着“中国广东澄海外砂峞楼”,批脚肯定准确无误送上门来。

  仅是两层六七米高的楼房为何成为地标?王志豪老人解释说,外砂地处海墘台风多发地区,千百年来乡人只住平房不敢建楼房,直到民国时期,外砂属下的新溪片区还住“草寮厝”,所以“学士世家”在当年就成了外砂的制高点。

  笔者后来查阅地方文史书籍《记住外砂》,发现有“1976年9月,外砂建筑队兴建第一座3层办公大楼,改变历史以来认为外砂不能建高楼的传统观念”的记录,印证上面说法的可信性。

  90年前设计图纸仍保存完好

  在二楼厅堂的墙壁上,笔者发现挂着一张保存完好的“设计图”。据王志豪介绍,这是先祖90年前建造房屋时请人设计的蓝图。

  笔者发现,图纸中有大量以前通用的菜码(也叫猪屎码)。另外,也标识了诸多建筑专用名词。比如图纸中的“花巷”一词,一直以来争议颇多。有人说是“火巷”,有人说是“灰巷”,莫衷一是。笔者与其他研究者多次从侨宅的从厝通巷中看到大量的石花架和花台,认为这是以种花雅赏的地方而名之,所以偏向“花巷说”。这张民国的建宅图纸证实了这一说法。此外,蓝图中还有“副厅”“头房”“墘房”的诸多叫法,也是我们首次看到。

  四幅彩画展现汕头埠繁荣景象

  王志豪老人谈锋甚健,他告诉笔者,这座“危楼”是“城外高楼楼中楼”。旧时在后包楼上遥望汕头,能依稀看到那里的高楼。在厅堂中,也能看到汕头埠的“风景”。

  我们跟着王志豪老人,先后来到龙虎畔从厝正厅。只见4间抱厅房门楣上各有一幅彩画,有的图案完好,色彩鲜艳;有的已被熏黑,不易辨认。经过众人仔细端详,发现画的都是汕头埠的风景,分别是“西堤街景”“中山公园”“公园假山”“乌桥(疑似)”。“西堤街景图”上署着“中社黄盛波写”。“中社”就是今天的蓬中村,黄盛波是民国时期外砂本土的画师。这幅画作描绘的是旧时汕头西堤的街景,画中的街道沿海岸建造,洋楼、骑楼林立,有哥德式的尖顶建筑,也有平顶式的建筑,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开老爷车的,有骑单车的,有执杖散步的绅士,有戴着统帽的商人。远处的大海中,一艘腾着滚滚浓烟的巨轮,满载货物往西堤码头泊靠过来。从这两幅画作中的人物、景象、交通工具和建筑中可以看出,其时的汕头是一座发达的港口,有国际巨轮,还有进口的老爷车、自行车、密集的洋楼,充满摩登时代的气息。

  而“中山公园”画作中,可见苍天古树间有一条笔直的大道,中央有一座喷水池,池墙中摆放着各种花卉,一尊女神举起右手站在池上面的坛中,像前是一座三门四柱双叠中式牌楼,牌楼中脊上造有火焰镜,牌匾上写着“天下为公”4个大字。同行的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会员黄桂华介绍说,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汕头中山公园,喷水池上的女神是“自由女神”,俗称“一身人”。

  

  

  华侨故事

  一座宅第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人及其一个家族的命运起落,都有一段 “过番”的故事。这座盛满华侨乡愁的老屋,在新生与历史的交融中,述说着潮汕华侨深沉的家国情怀,交织着几许艰辛与几多荣耀。

  经营鱼货

  生意渐旺被尊称为“福龙头”

  “危楼”建造者王福龙(约1864-1948年),清末民初因生活所迫随“客头”远涉南洋,到泰国谋生。当其时,刚好是泰国五世王谕令开拓唐人街——耀华力路,一时间华侨富商争相至此开店经营。王福龙赶上了这个好时机,幸运地由“客头”介绍到“越然那洼”(译音)鲜鱼码头的鱼廊工作,先从洗鱼工做起。

  王福龙的老家位于韩江出海口,他从小随长辈上船捞鱼,出没风波里,熟悉咸、淡水族习性,认识各类鱼类,也练就一手捕鱼技艺。正因如此,当年初来乍到的王福龙很快适应了泰国鲜鱼码头的环境。每每上船为鱼廊“头家”物色到上乘鱼货,得到老板格外器重。他为人平和,闲时也常常应邀为同行指点迷津,渐渐成为鲜鱼码头的“技术头目”,土著称他为“华拿”(泰语译音,意思是头目),老华侨尊称他为“福龙头”。

  工作有年之后,王福龙头已经小有积累,在鱼廊“头家”和码头同行的鼓励和帮助下,创办了自己的船队,带领工人下海捕捞和收购海鲜鱼货,批零经营。后来又开办“天发鱼行”,立身曼谷鱼业十三行中。再后来还创办“福华鱼行”等等,生意逐渐壮大。

  荣归故里

  耗资6万银元建起大宅

  “荣归故里”“光宗耀祖”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之一。发家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回故里“起大厝”,这种观念犹如遗传基因一样,在潜移默化之中,召唤一茬又一茬的海外游子回乡兴建宅第。

  旅泰期间,“福龙头”时刻挂念家中父母妻儿,他月月寄批养家,唯恐家人短衣缺食。1931年夏,妻子去信,叙及家乡又遭风灾,家中祖屋,本于民国七年、十一年连遭地震及海风潮,已然破碎,如今再遭此难,实难避身。于是,王福龙头开始筹划新宅,经介绍购得村头“番葛园”数亩生地,并请良师规划、设计、画图。

  设计图纸完成后,“福龙头”从潮阳县请来师傅动土兴工。当时每个银元可换400斤稻谷,而他们给工匠的工钱每天每人12斤大米。工程竣工结算,共耗巨资6万银元,其中用了43桶“红毛灰”(水泥),每一桶400斤,都是从汕头转运过来的。

  大宅建设期间,已逾古稀之年的“福龙头”喜得幼子王朝坚,家中长孙王卿瑶又考上名牌大学,喜庆连连。为此,“福龙头”特别交代建筑师在新宅大门楼两边墀头上镌刻了两个“囍”字,以志喜庆贺,留下一段乡村美谈。

作者:金利明 吴沛锋 邹晓东 发表日期:2022年07月09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