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在汕头的社区和乡村,品质化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初步形成

“家门口”嵌入共享艺术空间

在传统文化资源活化的过程中,汕头基层的文化活力也在逐步拓展,通过把“嵌入式”的共享艺术空间带到群众“家门口”,展示汕头文化新形象。

6月底的一个晚上,在市区春泽庄北区一居民楼一楼的与亨艺术中心,正在举行一场引人入胜的公益艺术讲座《中国民间泥塑瑰宝——潮州大吴泥塑》,主讲嘉宾是原汕头大学美术设计系主任陈志民教授。讲座现场,木制桌椅设计简洁大气,桌上摆件古色古香,墙上是汕头著名画家杨培江的画展,全场艺术氛围浓厚。而远在70多公里外的潮南雷岭霞厝村,由于一场艺术活动,这里已成为潮汕画家群落写生基地,每年都有许多画家来到这座美丽的“石头村”写生。通过艺术空间进社区和乡村,与艺术家、艺术品为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听讲座、看画展,就像逛超市一样便利。老百姓能就近享受文化服务,参与文化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把艺术的种子埋进心中,期待萌芽成长绽放。

社区:大吴泥塑+绘画经历,美天天可见

夏夜舒爽,微风送花香,春泽路散步的市民三三两两,家门口超市再往前百多米,灯火璀璨处,有掌声阵阵。走进去,墨香、茶香扑面而来。“‘大吴泥塑’根植于深厚的民族艺术传统土壤,不但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同时又拥有极高的艺术表现水准,有学者将‘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泥塑流派,它确实当之无愧。”陈志民教授正在向市民介绍“大吴泥塑”,他没有讲高深的艺术理论,而是借助“大吴泥塑”戏曲人物的实物照片一一讲解,其中就有他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大吴泥塑”精品。透过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形象,充满魅力的民间雕塑艺术佳作,他让市民从中感受艺术特色以及潮汕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延续民族记忆与文化内涵。

市民在社区艺术空间赏画品茶。

这场关于“大吴泥塑”的讲座是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此前与亨艺术的第一场公益艺术讲座,是汕头著名画家杨培江主讲的《视觉偏移——一个人的绘画经历》。在6月3日至7月3日,艺术空间还展出“闲居·雅物”杨培江的国画小品、画瓷作品等。青年策展人吕鹏辉是汕头与亨艺术中心的负责人,据他介绍,接下来还将持续举办公益艺术讲座,艺术空间也将陆续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而艺术空间也是艺术爱好者们的“茶间”,可以沉浸,可以创作,可以探讨。

吕鹏辉告诉记者,他一直在思考怎样让艺术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选择在社区创办艺术空间,是想服务居民,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走近艺术,感受美好。“当然,这也是个挑战。如果单纯是‘美术馆’,市民进来看看展就走了,那不是我的目的。所以,我想以艺术为核心驱动力,倡导艺术多样化,从而不断推动艺术创新。让它成为一个服务社区的集艺术展示、文化交流,甚至包括音乐美食茶艺等元素‍‍‍‍‍‍‍‍‍‍‍‍‍‍‍‍‍‍‍‍‍‍‍‍‍‍‍‍‍‍‍‍的多元美学空间。让艺术不是高高在上,是可以像呼吸一样涵养生活。”吕鹏辉说。

乡村:绘画+摄影+影像,“石头村”出了名

多年前,吕鹏辉和同为策展人的吴振通、黄旭东一道,共同策划了“归去来-艺术再造乡村”公益实践活动。他们选择了潮南雷岭的霞厝村。首先是因为霞厝村是吕鹏辉的家乡,其次是霞厝村真的美。该村创建于明朝,位于海拔386米处,因位置高,常年可见云霞缭绕,村名因此而得。整个村庄无论路道、坑沟,人屋、猪舍,皆由石头垒砌成,也叫“石头村”。

画家们在霞厝村写生。

他们根据霞厝村的情况,决定采用“绘画+摄影+影像”的艺术形式记录与关注霞厝,前后多次组织画家采风团、摄影家采风团等前往霞厝村写生创作,并收集整理作品,举办画展和摄影作品展。他们希望在记录自然村庄风貌、关注生存环境的同时,“再造”乡村的形象与价值,以艺术的名义和行动来实践对家乡的深情和厚爱。

活动一炮而红,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很多人开始关注起美丽的潮汕古村庄,慕名前往的游客越来越多,还有人组织爱心捐赠,关注村里的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往后每年,均有画家前往,写生基地“搬”进了“石头村”。寂寞乡村,因为艺术的“入驻”,被注入了生气。素描、油画、水彩、摄影……各种艺术创作形式,村里人从陌生到渐渐习以为常,而对孩子们来说,围观艺术创作,或许能获得另外一番启蒙。

然而,单靠艺术的力量,古村庄要实现可持续地良性发展,并不容易,还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艺术只是一种形式,最终再造乡村,使得古村落再次活跃起来的是人。不过不一定是霞厝的原村民,还包括各地艺术家们在内的‘新村民’。一座乡村只要有人来往,才有‘再造’的可能。”吕鹏辉说,期待有机会可以更好地做好艺术进乡村的工作,为乡村带来更多融于生活的艺术体验。

城市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不仅仅体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宽阔现代的马路、广场,还体现在文化艺术氛围的整体提升,艺术空间的进驻,让生活于其间的人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来的幸福和悄然改变。

作者:汕头融媒记者 陈珊娜 发表日期:2022年07月0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