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佩华让非遗传下去走得远

祖孙三代进高校同台传习潮州歌册

  近日,我市潮州歌册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佩华受邀携女儿及孙女前往韩山师范学院《女性文学研究》非遗传习课堂传习潮州歌册,为参与课程的大学学子讲述潮州歌册的传承、吟唱与创新发展,同时祖孙三代同台吟唱潮州歌册,三代人对非遗文化的演绎和传播,深深感染到场的高校学子,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进他们的心田。

  杨佩华是汕头华坞人,生于1952年,她6岁开始跟奶奶学习潮州歌册传统唱腔,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歌册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录制发行了《龙井渡头》《三义女》《张古董》《手布诗》等潮州歌册专辑。作为非遗传承人,她不但经常进行潮州歌册的公益传播,还发动后代加入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之中。她的女儿赵晓雁生于1980年,从小受母亲影响也热爱潮州歌册,与母亲一起从事传习潮州歌册的公益活动并合作录制发行歌册专辑。而生于2016年的孙女林诗湉从小热爱音乐,4岁开始就跟外婆和妈妈一起说唱潮州歌册、潮汕童谣,并参加公益表演活动。祖孙三代首次一起走进高校,同台演唱了《百屏灯》《百鸟名》等潮州歌册,美妙的古韵惊艳了高校学子,引来一次又一次热烈鼓掌。

  主持这次非遗传习课堂的韩山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授刘文菊从2009年就开始研究潮汕女性文化/女性文学,2012年开始调查研究潮州歌册,曾发表论文《潮州歌册的女性文化特质》,合著出版《潮汕女性口述历史:潮州歌册》等。刘文菊告诉记者,杨佩华在2013年就曾受邀到韩师进行潮州歌册的传习活动,那时杨佩华60岁,还只是一名民间艺人,但她拥有天籁般的声音,演绎潮州歌册时那种古韵悠扬的传唱技艺和炽热的艺术热情深深打动了刘文菊。如今10年过去了,已70岁高龄的杨佩华依然热情不减,传唱技艺更趋炉火纯青,她从一个民间艺人发展为潮州歌册省级非遗传承人,不仅投入大量的精力从事非遗传承的公益活动,投入毕生积蓄录制和发行潮州歌册歌碟,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带动了她的女儿和孙女跟着她一起传唱潮州歌册,以家庭教育的传承方式,使这一非遗文化的传唱更持久,更温暖,更有效。

  刘文菊说,潮州歌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她通过访谈了五六十名在民间传唱潮州歌册的老艺人发现,潮州歌册主要是通过女性群体一代又一代的传唱进行流传的。刘文菊认为,潮州歌册的传承,除了国家的保护,政府的支持,以及依靠民间团体的力量,更重要的还是家庭的传唱,通过家族间的基因传承,最日常化的家庭教育,是最具持久发展力的一个传承场所。杨佩华的家族传承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值得推广发扬。而让非遗项目传习走进高校课堂,则可以把这种非遗文化种子播撒在大学生心中,让他们更广泛地去传播,使潮州歌册能够得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使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许玉璇 发表日期:2022年06月2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