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夏天的西瓜

  夏季多水果,缺了哪样都行,唯独不能少了西瓜,否则整个夏天就会变得更酷热,更焦渴,更漫长。金圣叹先生曾说,“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汪曾祺先生谈到吃西瓜,真是生动传神,“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有个谜语,我已记不得是从哪儿听来的了:“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多,个个黑脸膛。”智慧在民间哪!

  我儿时有一玩伴,因门牙大且突出遭到他人嗤笑,躲在家里生闷气,大人就用“龅牙食西瓜”开解他。下次别人再戏弄他,他就说:“龅牙好呀。”别人问好什么,他很认真地答:“好吃西瓜,不会弄得满脸都是汁。”没有哪个孩子不爱吃西瓜的。

  西瓜有沙瓤和脆瓤之说,会选瓜的只要将它托在手里转一转,再放到耳边拍一拍,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脆瓤的瓜肉厚汁多,口干舌燥之际大啖一番,十分过瘾。清代画家金冬心曾在册页上画了一片红瓤黑籽的西瓜,上边还题着“行人午热,得此能消渴。想着青门门外路,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买得”,我想他画的该是那种脆瓤西瓜。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沙瓤西瓜,家乡话叫作“吊瓤”,瓜瓤成沙粒状,入口绵软欲化,又由于水分少,更甜。

  说起来也许你不信,潮汕人吃水果爱蘸酱油,比如拿一颗荔枝或者杨梅,蘸一下咬一口,拿削了皮的菠萝片也一样,只有西瓜是抹上一点盐,或浇点淡盐水。有人说酱油可以中和水果里的毒素,我是不信的,倒是往瓜瓤上抹点盐,确实能够增加一丝甜味。

  农历六月六那天,潮汕人通常不买西瓜回家,因为传说那一天,冥府的鬼魂会跑到阳间“挑西瓜”回去消暑,小鬼因为太懒了,就到处抓人代劳。所以是日向晚,家家关门闭户,生怕被小鬼抓去挑西瓜。传说有个胆大的后生偏不信邪,跟别人打赌敢在晒谷场过夜,结果第二天真的醒不过来,伙伴们从他的裤兜里掏出一把纸灰,那是小鬼给他的报酬。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出于对西瓜的珍爱,古人写过不少关于西瓜的诗,也画过不少西瓜的画。《燕京岁时记》中有言:“西瓜必参差切之,如莲花瓣形。”可见连切西瓜也有一番讲究。《红楼梦》里多次提到西瓜,不只是夏天吃,中秋夜宴,贾珍还特意给贾母献上西瓜和月饼。在北方,立秋当天有吃西瓜的习俗,俗称“咬瓜”,提醒人们天气转凉,西瓜少了。我在北方念过几年书,印象中天津人很爱吃西瓜,每年初夏,市场的角落,马路的两边,甚至停在一旁的货车上,都堆放着又大又圆的西瓜。我们同学几个,手里拿着一把勺子走出校园,买一个坐在阴凉处挖着吃,七八斤重,没一阵子就挖空了,再托起瓜皮往嘴里一倾,聚积在底部的汁液,带着瓜果的甜腥气也带着瓜果的清凉,直抵心底。

  西瓜可入馔,清宫御膳中有西瓜盅,将西瓜的瓤控净,放入鸡丁、胡桃、火腿丁、松子等食料,用文火细炖,此外还有广东的“时果西瓜盅”、云南的“什锦西瓜盅”等等。西瓜的瓜汁、瓜瓤、瓜皮、瓜仁等也可入药,尤其是西瓜皮(西瓜翠衣)是一味清解暑热的良药。西瓜多籽,《清异录》里有载,五代时期,吴越湖州一带的人吃西瓜时爱聚堆,猜瓜子的数量,错了得请酒。《金瓶梅》《红楼梦》中也多次提到了瓜子,有人专门研究过,林黛玉、潘金莲嗑的瓜子就是西瓜籽。西瓜籽曝晒之后可细剥消闲,故丰子恺先生称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

  西瓜便宜,块头又大,送人很体面。好多年前,有个浙江朋友来访,我跑出家门去接他,远远地看到他边走边弯腰,推滚着一只极大的西瓜。他后来歉意地解释,抱了一段路,实在抱不动了。我开玩笑说:“这叫千里送西瓜,物重意也重。”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家乡的那句俗语,“西瓜未切,不知红白”,那已经跟西瓜无关了,它旨在告诉别人,在未了解事实真相前,别急着下结论。

作者:厚圃 发表日期:2022年06月2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闲话“文青”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