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雨后夏笋

与吃惯春笋和冬笋的江南人不同,闽粤一带的竹笋要夏天才盛出。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竹子的品种主要是毛竹,用“雨后春笋”来描述其生长规律实在太恰当了。那里的文人,大多爱竹而且嗜笋,创造了灿烂的竹子文化。在苏东坡的眼里,竹品即人品,故“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至于李渔,则认为竹笋乃是“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将竹笋的食用价值提高到了极致。

  挖笋

  除了江南的毛竹,还有很多地方生长着很多不同的竹子,比如广东肇庆市的广宁县就为全国的十大竹乡之一,潮汕的埔田镇和东江镇也以产竹出名。那里出产的麻竹,径大株高叶宽,记载竹径最大者超过30厘米,竹株高者超过30米,竹叶也很宽长,常采作粽叶。至于竹笋,春天是不生长的,要在夏天雨季才会茁壮成长起来。

  我吃过一个近4公斤重的肥嫩竹笋,当然还有更大的。像这样的大竹笋,我的烹饪心得是一笋多吃。通常我会将竹笋分解成笋头、笋尖和笋心三部分。笋头、笋皮的纤维较多,可横切成笋片或笋丝,用清水浸泡后与肉类一起炖煮做成汤品,潮菜中比较出名的有笋鸭汤。笋尖切开之后,是竹笋最稚嫩的部分,可切片泡水备用。若质地发黄必定苦涩,可先用清水或米糠煮过除去涩味。切成一定形状的笋尖也称“笋花”,潮菜常以之与其它食材搭配烹饪,有增味提鲜和摆盘装饰的作用,比如传统的红焖海参和清炖螺头都要用到笋花。至于中间的笋心,则是竹笋最好吃、最精华的部分,肉质稚嫩脆美,很像梨子或荸荠,是最让人期待的食材。

  我喜欢将笋心切成箸尾大小约6厘米长的方条,然后与虾米及香菇一起油焖。从食理来讲,这样的搭配堪称绝配。中国传统的食文化认为,笋为素食要物,虾为荤食要物。将至素的笋心与至荤的虾米放在一起,用香菇、酱油和油脂在鼎中调和,所产生的绝妙滋味即使未能亲口品尝也不难想象。这样的烹饪方法源于称为“笋粿”的民间食物。这种潮汕传统美食要用大米粉做粿皮,用笋粒、虾米、香菇丁和猪肉碎做粿馅,用料讲究,过去不是一般平民百姓随便就能吃到的,因而还流传有“乞食婆想食笋粿”这样的俗语。

作者:张新民 发表日期:2022年06月0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