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潮南

潮南区仙城镇归侨赵永龙的父亲赵开钳是“东兴汇路”的开拓先锋之一,他秉承父辈的爱国情怀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岁月无痕情怀不改

  仙城镇作为潮南区的重点侨乡,多年来涌现出赵广海、赵伯翘、赵资香、刘百川、刘世仁、刘谦斋、刘思仁先生等一批乡贤同胞,他们时刻牵挂着家乡亲人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慷慨解囊,捐资兴学、修桥铺路,不遗余力帮助家乡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发展,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我从事党的统战工作时间虽不长,但在工作中结交了许多党外朋友,尤其是赵永龙先生,其三代人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他们的经历,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以前在潮南区两英镇工作时,曾拜读过赵永龙所著的《岁月无痕痕深处》一书,受益匪浅,虽未谋面而心向往久矣。2020年8月20日我调到仙城镇工作,翌日即登门拜访了赵永龙先生。随着与他交往的加深,我对其三代人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赵永龙的父亲赵开钳是“东兴汇路”开拓先锋之一,28岁时因生活所迫离开家乡到越南河内谋生,后来经营批局、银号等业务。时值日军侵华,东南亚一带也同遭日寇铁蹄,大部分潮汕人赖以生存活命的侨汇无法进入。赵开钳、伍如英伉俪冒着随时可能被日寇杀害的危险,通过毗邻越南的边陲小镇东兴,发挥伍如英是东兴本地人的优势,秘密带侨批入境,经营了著名的“铁蹄下的东兴邮路”。“东兴邮路”不单输入侨汇,救潮汕人民于水火之中,还输送了南洋各地华侨支援国内抗战事业的大量资金物资,帮助大批回国抗日青年突破日寇封锁线入境。

  茫茫北部湾,海黑云寒,日寇飞机不时扫射轰炸。赵开钳全家命悬一线、出生入死。当抗日资金送到东江纵队领导人手中时,他们感动地对赵开钳说:“你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你为抗日所做的贡献,党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去年,广西筹拍以赵开钳伉俪为主角原型的电影《浴血东兴汇路》,摄制组多次专程来汕采访赵永龙,前往赵开钳“四点金”故居和为当时方便群众出行而捐资建设的葫芦溪桥及雨亭进行拍摄。

  目前,每天到广西东兴侨批纪念馆参观学习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而纪念馆的主题即是赵开钳伉俪事迹。去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远方的家》,也向全世界介绍了侨批文化和赵开钳伉俪事迹。

  赵永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母亲一同回国。1966年,他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农村,成为一名民办教师。看到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群众就诊困难,便开始学习中医,并以之作为一生孜孜以求的事业,尽自己刻苦钻研掌握的知识,尽心尽力为老百姓解除病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在繁忙的医务之暇,赵永龙不忘文艺爱好初心,30年来一直参与编辑镇级文艺刊物《蓝田文艺》。2019年,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倡导并主办了仙城镇首次大型书画展,使书画这一高雅的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推进了仙城镇文艺事业的发展。

  2013年,赵永龙的传记式散文集《岁月无痕痕深处》由花城出版社出版,2016年再版。2019年,其中医学术著作《医林拾碎——赵永龙医案医话选集》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在业内反响良好。

  在与赵永龙先生的接触中,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为人低调谦恭、淡泊名利,却又“腹有诗书气自华”。关于他父母亲的往事,几十年来他极少向人提及。在长期的从医生涯中,他坚守医者底线。他经常教育子女要诚实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赵永龙的儿女们有的从医、有的从政、有的从教、有的从商,均成为各条战线的优秀人物。

作者:■ 庄建洲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2年05月1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