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为潮人立言 与文库结缘

  我与潮汕文库结缘,源于其中的《潮人系列丛书》,至今已有18载。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翌年便编纂出版《潮汕文库》,陆续推出十几个反映潮汕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系列丛书,2002年启动潮人系列,《潮人在香港》一书的作者却迟迟未能落实。时任理事长吴勤生得知我刚退下领导岗位,不久就要退休,便邀我编写《潮人在香港》。于是,我便“迷”上了潮汕文库,“恋”上了资料库,广泛收集有关材料。随后,我“顺理成章”加盟研究中心,参与学术研究,具体负责“潮人在海外”和“潮人遍神州”系列丛书的组稿和编辑工作,兼顾收集、整理和研究旅港潮人的有关资料,撰写书稿。吴勤生理事长与我一起赴香港,拜访潮人社团和各界知名人士,听取意见,广泛收集素材,边写作边补充材料,多方征求修改意见。断断续续两年多,《潮人在香港》一书终于面世。

  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参与《潮汕文库》的编辑工作,而感触最深的是“潮人系列”丛书。研究中心一成立就确定了团结海内外潮人、弘扬潮汕历史文化优良传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宗旨,在编辑出版《潮汕文库》中一直坚持以海内外潮人的史迹和潮人精神作为潮学研究最具特色的重要部分。研究中心在海内外广泛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实施编写合作、资料合作和出版合作,至2012年“潮人系列丛书”共编撰出版十部,以其立意高远、编写严谨、史料翔实、富有创意而引起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海外潮人”系列的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加拿大等6部,均由研究中心的编者、组织的作者与当地潮人社团通力合作,搜集素材、拟定提纲、写出初稿、反复修改,最后由研究中心审定列入《潮汕文库》出书。“潮人遍神州”系列的深圳和四川由当地潮人社团聘请文化学者或报社记者执笔,在研究中心的具体指导、协助下广搜素材,制订写作提纲,写出初稿。研究中心领导带领编辑人员专程赴深圳;四川一书则通过“空中热线”,分别与作者反复研究、修改定稿。北京一书则由北京潮人联谊会组织编写小组,三易其稿,由研究中心审定。

  潮人移居海外历经千年,如今已逾千万。他们在异域他乡艰苦创业、辛勤劳作、勇于开拓,融入当地社会,不少人成为实业巨子、专家学者、政要精英,既为所在国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母国和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海外潮人》系列一国一书,系统、翔实地记录了潮人移民史和创业史,包括历史沿革、分布及发展变化、经济活动的业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社团组织、社会生活、人事活动和文化交流等情况。组稿策划和采写编辑的过程便成为潮汕同海外潮人交流沟通联谊的文化工程。

  潮人移居神州各地开拓发展的历史也颇为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潮人因求学、参军、工作、经商、办实业而迁徙或寓居各省、市者尤多。他们与当地人民一起从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活动,为国家,为当地和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潮人遍神州》一地一书,用历史的眼光、文化的视野进行综合性描述,有概括、有分析、有简介、重点突出。

  《潮人遍神州》和《海外潮人》互为姐妹篇,融历史性、资料性、科学性、通俗性、可读性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推出后反响热烈,特别是在各地潮人和社团之中。当然,由于海内外各地潮人的流动性较大,各个时期情况复杂,对各地潮人聚居的情况缺乏特定资料,且就一国而言,潮人居住分散,移民史实难于考证;国内跨地区的交叉活动多,后期成立的潮人社团难以全面掌握历史情况,资料不全,因而有些篇章倾向在编写体例上采用综合介绍或选取采写代表性人物独立成章的汇编。这些都是需要总结探讨的课题。

  当年“海外潮人系列”的法国、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潮人遍神州系列”的广州、上海、海南、珠海、澳门原已组建编委会或编写小组,物色编撰人员,制定编写计划、拟定详细提纲;有的已积累大量资料;有的已采写过半。遗憾的是后来由于人员变动、资料不全等主客观原因,均未能按时完稿付梓。

  能为潮人立言,又与文库结缘,不亦悦乎!作为《潮汕文库》曾经的作者与编者之一,这是我重新学习的好机会,收效良多、获益匪浅。如今,我虽不再是《潮汕文库》的作者和编者,但我依然是《潮汕文库》的忠实读者,期待着“潮人系列”补齐短板,更期待《潮汕文库》不断推出鸿篇佳作!

作者:■ 陈焕溪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2年05月13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