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晚清澄海陈孝天越南经营船队致富,返乡建房并带动侨商打造“陈厝新乡”——

新老“五合”满乡情 “府爷”善举传四方

  当年加上“戳子”的银元
  精美的石刻
  新“五合”之中宪第正门
  金碧辉煌的孝天公祠
  越南会安的孝天公祠(潮州会馆,资料照片)
  俯拍新“五合”侨宅(加红框处)
  侨宅研究者实地考证
  孝天公祠的厝角头

  澄海区莲下镇建阳村是潮汕地区著名侨乡,华侨文化氛围浓烈。2011年,建阳村获广东省“侨爱新村”称号;2020年,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称号。建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侨乡,离不开一批先侨早年打下的良好基础。

  我们怀着对这些先侨的敬仰之情,来到满载岁月记忆的建阳“新乡”,走进盛满华侨乡愁的新老“五合”,寻访被人们称为“府爷”的陈孝天留下的印迹,感受远行在外的潮侨同舟共济、扶持互助的团结精神,以及事业发展之后不忘根本的家国情怀。

  

  侨宅探寻

  重金买下五座老厝解同行燃眉之急

  清光绪初年,在越南经营“五合”船队的陈孝天,事业有成之后便回乡买下同村“庆云”商号位于三爷宫巷的五座宅第。

  原主人建造这座大宅时,采用“大厝亘书斋”的形制设计,一条内部的通巷从书斋直通各座,把五落宅第连贯起来。同治末年,“庆云”商号遭台风受难,一夜之间沉去十多艘船和货物,损失惨重,理赔数额巨大,无奈之下必须典卖田庐以充赔额。作为海上船户联盟盟友的陈孝天毅然出手相助,重金收购其部分田产和三爷宫巷5座宅屋,帮助理赔、修船,重振生意。三爷宫巷也因为“五合”商号的入住,慢慢被称为“五合巷”,后来陈家建了新五合,这里便成为“老五合巷”。

  据介绍,二十多年后,“五合”号在香港发生商业纠纷,诉讼理赔数额多达13万银洋,必须卖厝抵债。此时,“庆云”号主人急公好义,出高价回收其三爷宫巷这五座宅第,以济陈家燃眉之急。民国初年,“老五合巷”部分宅第又被新主人“专源”商号收购,遂更名“专源巷”,沿用至今。但“老五合巷”名字还不时被人提及。

  海内海外各有一个“孝天公祠”

  光绪二十年(1894),陈孝天回梓倾注巨资29000多银洋,利用自家园地新建“孝天公祠”于旧家宅和账房之间,祠堂为二进带双背剑。

  据《陈孝天传略》记载:“孝天公祠,光绪二十年动工,二十三年完工,共花了二万九千‘老龙银’。”墙上屋顶布满嵌瓷,其中贯脊的《千祥图》,当年为了把白瓷碗剪贴成一缕缕的羊毛,就用了好几担白瓷;还有丹凤图,草虫花鸟以及人物“戏出”等;大门内外,大厅内外,石刻美不胜收。令人最为惊叹的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苏东坡十六快》的浮雕组画,让参观者流连忘返,陶醉在艺术的海洋里。

  现场可见孝天公祠的大门楼火星厝脊系采用双跳脊工艺,复杂的双叠厝角尽显金碧辉煌。整个公祠工艺精细,其中正厅上的祖龛《二十四孝》浮雕是潮艺木雕的登峰造极之作。据《澄海县文物志》记载:“五十年代,孝天公祠祖龛被省征集,现陈于广东民间艺术馆(广州陈家祠)。”另据《全粤村情》(澄海卷)一书记录:“建阳全村共有祠堂23个,其中孝天公祠属典型的潮汕古建筑风格,其嵌瓷木雕石刻都很有特色。”

  另外,陈孝天还出资在越南会安兴建潮州会馆,主座跟建阳孝天公祠一样,也称为“孝天公祠”。因其独具潮汕精美风格,饮誉世界,被列为联合国文物保护单位。

  空中俯瞰新“五合”犹如海运船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届古稀的陈孝天,自越南会安携二子回籍经商,留下妻女在越南继续经营生意。

  鉴于人口越来越多,在开建孝天公祠不久,陈孝天又在公祠前面、蓬子港旁边置地开建“五合”新宅第共5座。

  孝天公祠前埕照壁的前面是第一座,即“琢玉书庄”。这是一座独立的建筑物,为“七间过”走龙虎门的布局,作为“五合”的书斋。陈孝天晚年就居住在这里。

  位于琢玉书庄的前面是第二座,其宽度和琢玉书庄一样,不过这一座是“四喷水带双背剑”的府第,大宅由双如意门出入。主座建筑采用“四厅会”方式,将主座天井中的两廊连接龟亭延伸到火巷花厅。这种格局非常通透方便,烈日暴雨时节,主座上下出入,可以通过走廊贯通而不会遭受日晒雨淋,建筑设计十分人性化。

  紧接着第三座宅第是中宪第。该座宅第是龙虎门加双太平门廊庑四合院。龙虎门楼各是一座独立单元,门楼靠上厅的一边是一套三过间小房屋,门楼靠下厅的是二间平房。顺着小天井走过太平门廊就能见到主座的上下厅三过间建筑。

  第三座前面紧挨着的是第四座,也是中宪第。建筑格局和第三座一模一样,有如一对孪生兄弟,唯一不同的是两太平门未建廊庑。

  从第四座往前走去,又是一座开着正门的“四喷水”带双背剑建筑,这是另一座“孝天公祠”。

  据同行的陈孝天玄孙陈志宏介绍,当年“五合”新宅之前有一面高墙,镇守在第5座大门前大埕。围墙外就是蓬子港,当年“五合”商号“四脚槽”货船就停泊于此。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现在已经看不到当时的地形地貌了,但通过无人机鸟瞰,还是能够寻找到一些痕迹的。当天,摄影师邹君操控无人机盘旋上空时发现,五合新宅看起来像一支在海上航行的船队。孝天公祠就像是一艘大“船母”,左边“下山虎”和右边“四合院”两座旧屋,有如两艘护卫艇,前面5座新宅又如5艘货船引航向前挺进,这前后一共7艘船只,护着一艘“船母”构成“T”字形,列阵在大海上航行,又如“七星伴月”,十分壮观。

  “新五合”的破土而出引发建设热潮。“得兴”号等侨商、乡亲也接踵而来置地开发,建阳“陈厝新乡”就这样形成。

  五座门楼镌刻格言警句为宅主所作

  行走新“五合”,笔者发现,5座大宅的门楼都镌刻着不同的格言警句。尽管历经一百多年,部分也已风化,但基本上还能辨识出来,比如:“一样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为人莫说成人易;涉世方知处世难”“要知世味须尝胆;晓畅人情只看花”“守口如瓶一语须防伤厚道;回头是岸再思何以益前愆”“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现在之福积自祖宗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不可不培”。

  据说,这些充满哲理的字句,都是由陈孝天自己撰写的。这是他人生履历中吃一堑长一智,慢慢领悟总结出来的待人接物、生意经营、家庭管理、朋友交往的经验贤文,这些“家训”鞭辟入里,对陈家子孙、来访者均有教育意义。

  经陈志宏引领,我们在第三座龙畔大房内窗棂上,发现“光绪丁未年十月廿五日子时入宅”的小楷字迹。可知,“新五合”一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7)才竣工入住。

  

  华侨故事

  夫妻合力以经营屠宰场起家

  陈孝天(1826—1918年),乳名府,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兄弟5人,排行第五。双亲早逝,少时放牛拾粪做农活,稍长受雇东家作渡工,出入风波里,练就好身架。“及壮,慓悍忠义”(摘自《陈孝天传略》),乐于乡间公益事,德行优良。只因家贫,奈何迟难为婚。

  咸丰四年(1854),外砂王兴顺联合彩塘吴忠恕乱军围攻澄海城,县令招募勇士以保乡土,陈孝天应征,役为伍长。临阵擎旗冲杀,所向披靡,叛乱平息,获得赏银五圆。

  其时,澄海百业待兴,陈孝天一直找不到能够养家糊口的合适职业。苦于生活所迫,翌年便随红头船到越南岘港谋生。他自幼不怕脏不怕累,又经历战场血雨腥风,胆色过人,因此投靠黎氏屠宰场务工,旋为行家里手,深得东家好感。

  1858年9月,法国殖民者从岘港登陆,世道混乱,黎氏一家亟需一位能守护家人和财产的男人。每当黎家惶恐之时,这位在家乡经过战场洗礼的陈孝天挺身而出,让黎氏一家深感陈孝天可靠。于是,女主人将女儿托付于陈孝天。婚后,陈氏夫妻用心经营屠宰场,家资日渐丰厚。

  海外开拓船运业务成立汇兑公会

  有了新家的陈孝天,并没有忘记家乡的家人。

  彼时,家乡船队和“客头”不时来往岘港,陈孝天经常托寄钱物回乡。交谈间,常听老乡们谈及南圻西贡港吞吐量日益增大,运输业需求迫切。随后还获悉法国殖民当局喜欢“利用长期在越南生活过、能讲越南语言、和当地妇女通婚的中国人作为中介人”(详见《越南华侨史》),使华侨得以有发展和做生意的空间。1862年,陈孝天瞄准市场行情,携黎氏夫人至西贡港开拓船运业务,创立“五合”商号,经营船队。从西贡出发,沿海岸线一路收购货运到琼岛、雷州、广州、汕头、漳泉、苏杭、上海、天津、大连、日本等地交易,并收购当地物产,循环运输于东南亚之间再交易。当年,陈孝天又在越南会安开辟“陈府商业一条街”,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后来陈孝天被推选为会安华侨党主席,成为侨胞领袖。

  不到几年,陈孝天已拥有大船30多艘。尔后,在樟林港联合潮漳各地银庄商号、豪绅巨贾,成立汇兑公会。当时,各国形形式式银洋银锭流通泛滥于中国境内,因各国银子成色不同,掺杂使假,真假难辩。汇兑公会规定外地银洋进入潮漳境内之前,由汇兑公会各地兑点统一“戳字”为记,从而剔除出假冒洋银,净化潮漳金融环境。此举也获得清廷嘉奖,初授潮州千总,后晋赠中宪大夫,进入士大夫阶层,因其名“府”,故尊称“府爷”。

  兴文教捐田地为乡人所传颂

  陈孝天一生功德播遍越南和家乡。古稀之年回家养老,一直在乡间做公益行善事。

  光绪癸卯年(1903),陈孝天任建筑北湾灰堤董事,又捐赠田地给北湾宗亲,深受北湾宗亲敬重。宣统年间,陈孝天联合陈慈黉等殷商及海阳、澄海、饶平三县陈姓士绅,捐资在东陇河边建设“文范书院”,招收三县陈姓子女入学读书。澄海区溪南镇大新村天后宫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书院纪念碑,镌刻着陈孝天诸位先贤芳名。

  民国初年,南洋乡中陈、王两姓为大姓,因历史原因两姓存有隔阂,滋事械斗时有发生。深谙“有千年盛族,无千年人雄”之理,90岁高龄的陈孝天主动登门拜访王姓耆老族绅,双方一致主张化干戈为玉帛,并建议两姓通婚,化解两族结怨。经过两姓族绅牵线,媒妁促成,陈孝天孙子陈传俊和王家千金秋吟订为天成佳偶。自此,陈王两族团结和睦,100多年来相安无事。

  1918年,92岁的陈孝天去世。正是:“暮年归梓,老骥伏枥,斥巨资,创新乡,建祠堂,置会馆,兴文教,修桥梁,筑道路,利益乡邦,为乡人所称颂。”

作者:吴沛锋 金利明 摄影 邹晓东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2年05月1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