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家族故事

  德顺盛信局后人马陈宣讲述家族往事
  ▲无处不在的花鸟装饰图案


泰国艰苦创业,四代人从事侨批业

  田中央村风景秀美,清澈的大溪穿流而过,大溪周围,新楼老屋错落有致,公共空间绿草如茵,生活设施齐全;老寨前的环溪路旁,健身公园、文化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美丽乡村示范墙——一幅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田中央社区党委第一书记马楚贤告诉记者,田中央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侨乡,曾被中侨委列为全国重点侨乡之一。籍贯居民中旅居泰国等地的乡亲约5万人,95%的家庭都是华侨家庭。从近现代乃至当代,华侨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的行为从未中断,如今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也大多得到了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正因为华侨众多,华侨汇寄至国内的汇款络绎不绝,在清末至民国时期,村里先后出现了德顺盛、永顺利、永裕源、永丰发、永振发、协成丰、泰盛、成昌利等8家侨批局,德顺盛信局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批局。

  马陈宣回忆,家族从十八世友贤公开始,共有四代人从事侨批业务。清末光绪年间,家族中第十九世祖马玉珊到暹罗谋生,之后提携他的堂叔马友贤五个孩子先后到暹罗共同艰苦创业。马陈宣的祖父马子南就是这五个孩子中的一个。他们富有超前的生意眼光,善于发现商机,从当黄包车夫发展到开办黄包车行,后来还开办了米行、金店、当铺等。

  民国十六年(1927)11月26日,成田田中央乡旅暹华侨马玉珊之子与马友贤之子在暹京三角路警察厅前创办“德顺盛信局”,一共有10个股东,分别是“德顺盛德盛”5股(马玉珊之子来长、定文、定章、定全、定美),“德顺盛明盛”5股(马友贤之子子昭、子腾、子芳、子南、子穆)。与此同时,他们在潮阳成田田中央家乡祖宅内设立了德顺盛信局分号,又与汕头市永安街30号“马德发”结为联号。此外,还分别在香港和上海设立“德顺盛信局”分号。投递范围包括潮汕的汕头、潮州、澄海、饶平、潮阳、普宁、揭阳、惠来等地。

22年诚信经营,守护华侨血汗钱

  德顺盛信局至1949年结束营业,共经营了22年之久。他们诚信经营侨批业务,以他们的家国情怀,服务在暹罗拼搏的华侨寄银信回乡,让家乡的亲人获得经济来源和亲情慰藉,为家乡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陈宣告诉记者,信局结束营业时他只有12岁,父亲要求他专心于学业,所以他一直没有参与过侨批业务,但他从小目睹了家里人为侨批业忙碌的场景。据他回忆,当时侨批是靠轮船的班期定期发出的,通常是一个星期为一次批期。当时德顺盛信局的内勤、外勤人员加起来有10多人,他的父亲马荣山主理信局事务,另有财务、批脚、批工、押批员、炊事员、守更等,另外还有部分人员住勤在汕头的办事处。

  每次批信、批款一到,大家就忙碌起来,先是择批、算账、入账,按批信须送达的地点分出线路,第二天一早再由批脚按线路领取分别送往各地。批脚都是经过挑选,身强力壮、有责任心的年轻人,他们用竹制箩筐、褡裢等装上侨批和钱财,带上一把用于防日晒雨淋、防狼狗的油纸伞,徒步或骑自行车到各地送批。当时信局中有4部进口自行车专供批脚下乡送批。如果有大额批款,会出动护批队护批,护批队配备长枪,一路护送,确保华侨的血汗钱平安送达亲人家中。马陈宣记得,批局的更楼上还有枪眼,架设两部长枪,用以保护信局的批信安全。

  马陈宣说,那时候批脚们送批十分辛苦,经常需要翻山越岭、与野兽作战,在外地过夜。但再苦再累,他们也会风雨无阻地将侨批和批款送到收信人家中,并及时将他们的回批送回信局。每年春节和中元节前,大量的侨批集中汇至,是侨批业最为忙碌的时候。为了能及时送批,家族中的女眷也都“上阵”帮忙,择批、算账,抄写回批、为侨眷读批信等等。这在潮汕各地的侨批局中纯属罕见,皆因家族中女眷地位高,大多受过文化教育。

  潮汕文史研究专家陈胜生曾对德顺盛信局做过长达一年多的田野调查,他告诉记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侨批的海上汇路被日寇封锁切断,到处都是沦陷区,批局为使华侨与侨眷取得联系,保障侨眷生活来源,承担着巨大的生命风险。暹罗的批局有的把批款买为金条、钻戒等,派专人冒死带到汕头出售,然后才折成款项发给侨眷。抗战时期的潮汕沦陷区,原有的侨批邮路被日寇封锁,侨批必须通过秘密通道辗转递送,批脚携带侨批款长途跋涉,往往险象环生。因此,为了保障递送侨批款的安全,多个侨批局便联合组织了几十人的护批队伍,时而还通过侨批公会约请政府的武装力量荷枪实弹押解侨批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外的侨批业者拓辟了“东兴汇路”,侨批从暹罗经过安南、芒街进入广西东兴,再通过粤北山区转送到粤东国统区的边区——兴宁的邮局和银行。田中央“德顺盛信局”的马荣山就曾与其他批局的同行一起冒死从潮阳(沦陷区)秘密到兴宁(国统区)领取侨批,再带回潮阳、汕头等地。

捐资兴学修水利,回馈乡梓造福于民

  据了解,目前海内外德顺盛信局后裔有800多人,分布于中国的汕头、广州、香港,以及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地。家族一直发扬爱国爱乡传统,做了大量公益福利事业。

  据陈胜生调查,早在民国年代,德顺盛家族就多次捐资兴建学校。民国九年(1920)旅泰华侨捐资兴建的成田中民学校,马子腾就是发起人之一。《中民学校建校纪略》中记载:德顺盛号捐款1900铢、子芳君捐款400铢。在1921年、1934年该校扩建校舍时,家族中的马玉珊、马友贤、马子芳均慷慨捐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顺盛信局后裔继续通过旅外中民学校筹建委员会,为中民学校新建校舍捐款。1996年修建成田中学,也有多名德顺盛信局后裔踊跃捐资。

  此外,据《泰国潮阳同乡会金禧纪念特刊》“马良会(即马子南)先生简介”中记载,抗日战争胜利后,马良会返家乡,被推选为成田乡长,在任乡长期间,修水利,解决民事纠纷,发展交通,做了不少有益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工作。民国时期,德顺盛信局曾为成田慈善救济事业的沟通联络场所,信局负责人之一的马子腾为成田四村(田中央、下家、溪尾、溪东)同德善堂总理。

发表日期:2022年04月30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