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百年前潮汕华侨回乡建房已有打造“美丽乡村”愿景

心怀故土“起大厝” 山光水色入侨宅

  锦祖家塾内屋灰塑风景图
  锦祖家塾大门楼的巨幅山光水色壁画
  凭栏远眺,山光水色入画来
  绿竹青山环绕新园侨宅
  新园窗含无边光景
  锦祖家塾的大门楼
  洋味十足的锦祖家塾外门楼
  锦祖家塾的外貌

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好的第一场硬仗,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其实,在百年前的潮汕侨乡,华侨回乡建造楼房就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并想尽办法把理想变成现实,这些宅第从而成为侨乡靓丽看点。今天,当我们进入著名侨乡澄海区隆都镇,看到的“新园环溪”和“山光水色”等侨宅,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侨宅探寻

“新园环溪”:旧糖房破屋变身临江小筑

侨宅“新园环溪”,在隆都前沟村的大堤外,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小洋楼。

前沟村,滨临韩江汊流南溪河(也叫山尾溪),合村环溪而居,沿堤树木茂盛,相拥成荫。我们来时正值仲春时节,此地红棉报春,杨柳渡江,烟雨濛濛,一派春江水暖景象,前来打卡、拍照者络绎不绝,真人间福境也。“新园环溪”别墅就坐落在古渡口——吴军渡旁边。

现年94岁的吴俊大老人就是这座侨宅的主人。老人介绍说,侨宅是父亲吴捷新在泰国发迹后回乡买下老渡口一落旧糖房破屋,然后自己设计,与其四哥共建共有的。1933年起建,1935年完工。

现场可以看到,双层高的“新园环溪”别墅坐北朝南,东西设龙虎门出入,龙畔门楼面向韩江,门匾榜书“环溪”二字。虎畔门楼紧靠韩堤,首层天花板几乎与堤面齐平,门前有一小埕口,设七级台阶上下堤岸,大门匾上书“新园”大字。

顺着台阶走下来,可见巴洛克式的大门楼,拱顶的天平架上雕塑着巴洛克花卉朝聚门顶,两边是两根罗马爱奥尼克式水泥柱,上面两个卷花的顶板上又叠加花瓣作为装饰。爱奥尼克式罗马柱很有线条感,她象征着柔美,叠加上花卉之后,更显得婀娜。天花板上面是嵌着青瓷瓶的一橱栏杆,共有13只。右边隔栏墙上雕塑着一个狮子头,狰狞的狮眼,狮嘴中四个利牙咬着一把锋利的剑,整体凹凸感特别明显,霸气侧漏,那是“狮子咬剑”的传说,借此挡化宅外煞气,避邪镇宅,提升家宅气势。狮子头左右有两幅灰塑,分别雕塑各3只五角星,两边共6只五角星,借“星”谐音“新”,暗示吴捷新兄弟6人,且名字都带“新”字,这也是“新园”命名的由来。目光再投向门楼天花板下的大横幅灰塑上,塑的是“红梅报春”图、“芭蕉”图、“一路连科”图和“三羊开泰”图。灰塑图之间夹着一个“南风窗”,下面便是斗大的榜书“新园”二字,门联是:“新民在明德,园蔬愈珍馐。”“新园”二字出自相邻沟墘村书家澄先生之手,门联为当时前沟保长吴周成赋作的。

转身循着围墙通巷来到大宅的龙门,同样是拱门和罗马柱。这里的罗马柱不再是西方复杂的四式柱头,宅主将科林斯柱式的花叶花篮删去,代替为三瓣忍冬花叶托着柱顶端。忍冬花也叫金银花,名字好听又实用,比用复杂繁多的欧派毛茛花叶装饰更显得高贵和有寓意。整个门楼看上去,基本都是梅、兰、菊、竹四君子的花塑,中央是“环溪”二字榜书,门联为:“环山如屏孔雀开,溪水似镜蛟龙舞”。门榜和门联都是本村晚清廪生吴炳声撰并书的。

“新园环溪”别墅一共耗资9000多银洋,分成“新园”“环溪”两边,分别由前沟“著兴”和海岱“寿记”两帮灰工承建“斗工”的,至今还能在建筑物身上找到“著兴制造”和“寿记铸造”字样。当天,我们在宅主吴智丰的引领下参观了大宅。该宅是八屐七间式走龙虎门格局,上下二层都是平顶式水泥板,室内采用传统灰木结构。经主人领路,我们来到“环溪”门楼厅上,打开“南风窗”,顿时和风拂面,精神抖擞,好一个“苍翠青山绿水湾”的精美画面立即映入眼帘。眼前美景,一泓碧绿的韩江水丝丝微波,环拱左流,远处南峙山、虎丘山影窜窗棂,倒映南溪河中,水中有山,山水交融。两岸木棉花开得正旺,满园竹林和果树翠绿欲滴,霞光普照,鸟语呢喃,“新园”别墅仿佛寄身春山溪隐图中。黄昏,再踏“环溪”天台,晚霞披拂南峙山脉,悠悠东流韩江水,微微雾锁烟迷,江上只舟片筏,农者晚归,声息渐静,恍如一曲《渔舟唱晚》,皓月升起,好一派山光水色,让人流连忘返。

“锦祖家塾”:无景造景圆最美归乡梦

“一叶逡巡送客归,山光水色自相依。”山光水色,固然令人流连,但对于身处内陆平原的地方,又如何拥有此番景致呢?地处隆都腹地的鹊巷村,越南侨商林泰信的宅第就给出了答案。

林泰信,16岁时随乡里人到越南谋生,经历了“从奴隶到将军”的人生历程。发迹后,于民国十二年(1923)自己设计图纸,并汇巨款6万银洋回家乡,在村东头“鹊巷古镇”和“天后宫”的东南角处建豪宅一落,翌年落成。今天,逶迤行走于这栋浸透着百年岁月的大宅子,昔日的繁华旧梦,仿佛又在眼前。

最为抢眼的是外门楼亭,为三门四柱的法式风格骑楼,寄以云冠为顶,中塑雄鹰踏球,两边鳌鱼腾跃,暗含鹰击长空、飞黄腾达之意。远远望来,整个门楼亭像一顶欧式皇冠,要不是门匾留着“山光水色”四个大字榜书和“民国十二年建”的中文落款,还以为身处异国他邦或是误闯上海十里洋场呢。

移步走向大门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锦祖家塾”。这是一座潮式“双背剑”布局的双层洋楼,中西合璧。大门楼上方,在“南风窗”的左右侧马面墙上,塑着两幅极其细工的壁画。东边画的是一幅《百里韩江图》的缩小版,远景为巍峨山峰,近为舢板横渡,中间就是湘子桥上十八梭船廿四洲,广济楼、凤凰台、三元塔、吉祥寺都入画中。而西边则是一幅《渔樵耕读图》,但见图中“一行白鹭上青天”,渔者播网江湖,农者犁垦于田,山夫扛柴小桥遥望,学者寒窗埋头。

而大楼上下最为出彩者也莫过于门楣、窗楣的壁画,图案不同,版式各异,更多的是来自大自然的题材,“莺歌燕舞”“花香鸟语”“三羊开泰”“捷报佳音”等等图案,都是用工精致,用意精深。透过这些壁画,让人看到生机盎然的春天、绿意勃发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安宁沉静的冬天。用心逐一欣赏,感觉整个人已经融入了大自然。

走过大楼两侧“子孙巷”,但见门匾略显特别,由于蒙着灰泥,经过仔细辨认,原来榜书是“登高”“望远”。据现年82岁宅主林永坚老人说,“登高”“望远”和“山光水色”这些大字,都是他爷爷林泰信亲笔写的,当时特别交代灰塑师傅要做得醒目显赫一些。惜乎历经岁月变迁,已面目全非,好在纹路还在,文脉尚存。

游览至此,我们渐渐领悟了林泰信先生不忘根本、心怀家园的愿景。“荣归故里”“光宗耀祖”是汉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之一。发家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回乡“起大厝”,这种观念就像遗传基因一样,在潜移默化之中,召唤一茬又一茬的海外游子,回乡兴建宅第。整座“山光水色”大宅,占地面积超过3亩。从外面看上去,靓丽又不失自然;内外中西合璧,繁华而不失宁静;墙上诸多装饰,复杂而不失优雅。

我们还不得不佩服海外赤子无景造景、景在心中的良苦用心。林泰信先生郑重其事亲题“登高”“望远”和“山光水色”这些大字,用意不言而喻:只要你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便是一览无余的山光水色。

华侨故事

跑船务起家,兄弟开火砻带动乡亲开发热

吴捷新,出生于泰国曼谷,家里排行第五。祖上在家乡以跑船运输和榨糖为生。清末,吴捷新的祖父因生活所逼,跟随乡人到泰国谋生,投靠乡亲吴光豪的“合施泰号”船队,运载甘蔗到曼谷外围加工榨糖、深入山峇运载稻谷到曼谷火砻加工大米。其父吴嘉善,生有六子,皆承祖业跑船务,初时主要承包乡亲合施泰粮糖两合公司的部分运输业务。传到兄弟6人时,家业渐大,遂进入山峇内运输农副产品,闲时还在他邻铃(译音)码头以舢板仔载客人渡过昭拍耶河,这是旧时曼谷的“水上的士”。随着家资日增和团队壮大,捷新兄弟数人相继在曼谷外围开办火砻,老四愈新开了“合盛火砻”,老五捷新开“捷源火砻”,老六再新开“振源火砻”。除生产大米自营销售外,还为陈黉利加工大米。

因着吴家兄弟的敬业和诚信,很快赚得盆满缽满,并成为乡里乡亲仿效的榜样。当年,前沟村旅泰乡亲相继在泰国各地开办火砻、米行,出现少有的“开发热”,成为前沟村的一大侨乡特征。现时乡里人还记得名字的有:正记火砻、财记火砻、万兴火砻、瑞达泰火砻、天山火砻、裕兴火砻、裕记火砻、南昌米行、正盛米行、合施泰米行等10多家商号,多数为“黉利号”做代工,也有自营大米的。

少年下越南,诚信迎来“开挂人生”

林泰信16岁时,赶上卢厝荣庆里侨商林嘉植回乡带青年下越南谋生,也紧跟其后到了越南。先在林嘉植“火船拖”(拖船)上当学徒。工作之余,林嘉植也教他学汉字,练写字。日积月累,林泰信不但能读报纸,也写一手好字,而且对船上和仓库的账务了然于胸,记录中规中矩。嘉植爷遂把他纳入正式员工,收为亲信,放手让他司理拖船业务,参与交易和收款。

有一次,林泰信运送稻谷到西贡宅棍米行交货收款,双方清点无误。素来细心的泰信回到船里,为慎重起见重新清点,发现财付(出纳)多付1000银元。此时1000元不是小数目,得者甚喜,失者“忧”甚。泰信想起嘉植爷一直教育他要“诚信经营,以义取利”,于是毅然决然调转船头赶回宅棍米行找到财付,说明付款有问题。刚开始,财付以为是来找茬的,一口咬定“绝对没有错”。泰信耐心劝他再清点一下,财付不但不听劝反而大声叫嚷着。米行老板闻声出来看个究竟,让财付反复清点,结果真的多付1000元。财付主动赔礼道歉,米行老板甚为感激,当场承诺,今后凡是林泰信送来的大米,一律收购并按时价再加一个百分点,给林泰信作为红利。还主动借一笔资金与泰信,并借出仓库作为他的中转仓,让其在西贡经营农副产品。林泰信从此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光绪末年,世界各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各国政府纷纷将目光投向东南亚,抢购大米储备。越南上下,米价飞涨尚不足销售。甚至农民将自家大米高价粜出,再买入副产品囤家代以主食。林泰信发现各地的山药土薯都因此脱销。他机灵地跑回家乡,收购特产“钱葱”“番薯”等能耐久经得起运输的农副产品到越南销售,日进斗金,很快步入人生的巅峰时期。他先后购置了两支火船队和开办火砻,在越南清勤县置地100多亩,还建了一座大宅第。民国十二年(1923)又回家乡新建了“锦祖家塾”。

也许是这山光水色能养人,居住在“山光水色”的林泰信儿子林召来活到80多岁,儿媳许舜如更是长寿,成了享寿101岁的人瑞,孙子林永坚今年也80多岁了。

作者:金利明 吴沛锋 邹晓东 编辑:林郁 发表日期:2022年04月0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