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专家谈清明节文化

孝道和感恩是两大思想含义

  又是一年芳草绿,清明时节寄哀思。清明节是缅怀先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防控疫情、移风易俗的重要时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传播办主任鄞镇凯,请他谈谈清明节中的文化含义和与时俱进的文明元素。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道文化,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扫墓祭祖,纪念祖先,慎终追远,尊敬长辈,不忘根本,孝道文化对后代的教育非常重要。”采访中,鄞镇凯表示,清明节还有感恩的思想含义。“学生们前往烈士陵园扫墓,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感恩教育的思想,让年轻人不忘先烈,热爱现在的幸福生活,朝着生活正道走好人生道路。”

  据介绍,在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祭奠先人已是中国人的传统。为了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让青年一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每逢清明节我市教育部门经常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为烈士们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鄞镇凯告诉记者,在汕头市与揭阳市交界,倚靠桑浦山脉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乌美村,村里山脚下有一个小山包,埋葬着六七百名抵抗日寇时牺牲的桑浦山抗日军队烈士。当地居民把烈士埋葬在那里,这个坟墓就是“义土冢”。“虽然不知烈士们的姓名,乡民们称他们为‘烈士爷’,清明节就去那里缅怀先烈。”鄞镇凯说,这些“烈士爷”离乡背井来到潮汕抵抗日寇,“青山有幸埋忠骨”,清明节进行祭祀,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由此清明节最大的初衷就是孝道教育和感恩教育。

  鄞镇凯说,实际上古人清明祭祀是很文明的。沿袭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从寄情、哀思的扫墓到踏青,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彰显了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因而有了清明节赋予寒食节吃干粮、带树木种树等历史文化内涵。

  在潮汕地区,扫墓叫做“过纸”。谈及清明节与时俱进的文明元素,鄞镇凯说,“过纸”就是“挂纸”,“挂纸”是古文化在潮汕地区遗留下来的一个古词,指纸张在坟墓周围挂着。“就是现在人们压在坟墓周围的黄色、白色和红色的纸张,表示对祖宗的一种怀念,这是潮汕地区清明节的一种古俗。” 鄞镇凯表示,然而现在,有些人不管山林防火安全防范,烧纸钱、打鞭炮,这些都是变味了的清明节陋俗。

  据悉,为营造汕头“平安清明”“文明清明”的节日氛围,引导市民安全文明祭扫,弘扬文明新风,我市有关部门近日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清明 同心抗疫”倡议书》,倡导讲文明新风。“今年清明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可以在家里整理一个香案,插香也是一种仪式。”鄞镇凯认为,居家祭扫、网络祭扫,都是如今清明祭扫的新风尚,用文明新风传承传统习俗,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守住疫情防控红线,共度一个绿色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 本报记者 陈文惠

编辑:胡晓娜 发表日期:2022年04月06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