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方寸之间 技艺不凡

——郑育民篆刻作品欣赏
  马到功成
  书法园丁
  圣人心日月  仁者寿山河
  江山多娇

  潮籍篆刻艺术家郑育民,从艺近一个甲子。2015年秋,汕头文广新局主编《汕头文化符号》一书,特邀他刻了一方《汕头文化符号》印章,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专家吴寿海称其“古朴清新刀下现,万千气象印中腾”。书画艺术家林贤芝评价育民篆刻作品“一刻值千金”。

  行家的称赞并非空穴来风。郑育民少年喜爱篆刻,学习治印,1979年读大学时已是校报的美术编辑,并出版了《学余治印三百钮》一书,后来当了中学教师,教余坚持治印不懈,退休后更是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多年来,其印作先后在全国和省、市美展展出并获奖。笔者欣赏他新出版的《耕耘方寸,快乐人生》一书,200余件作品,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其篆刻技艺,更让人啧啧称奇。清人袁三俊《篆刻十三略》一书中说:“满,非必填塞字画,使无空隙。字无论多少,配无论方圆,总以规模阔大,体态实闲为要。不使疏者嫌其空,密者嫌其实,则思过半矣。”郑育民吸收前人刀法,做到印面疏密相宜。笔者欣赏其《虚怀若谷》作品,前两字笔划偏多,后两字笔画较少,如果按照正常的刻法,显然会左疏右密,造成不平衡之感。郑育民在提刀时,不仅笔画贯通,将四字视为一体,也将留白与笔墨视为一体,营造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东皋印派创始人许容认为:“朱文不可太粗,粗则俗,不可多曲叠,多则板而无神,不古朴矣。”细观郑育民印作,俱能达到形神兼备,古朴大方,在“中华好家风”一印中,虽为阴刻,字刚劲古朴,疏密有法,纯熟地融入秦汉篆刻和魏碑书法的姿态,风格刚健婀娜,古风新韵,如扑面清风,沁人肺腑。

  书印二字,不舍不离,自古以来,刻印以刀为笔,又强调有笔无刀,郑育民不管阳刻还是阴刻,其刀法还显现书法,印章上的字是上乘的书法作品,读者既赏其书法,又赏其刀法,二者兼得。而郑育民则认为,治印离不开时代新风,离不开爱国爱乡情怀,故而他的印文都是时代正流的,如“祖国万岁”“振兴中华”“吉祥如意”等等。如今,年逾古稀的他身体硬朗,坚持治印如初,他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益于社会和人民,要专心致志。”我想正是这个信念,才使他的篆刻常刻常新,越刻越精。

作者:郭亨渠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2年03月2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