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如水之淳 如山之奇

——书画家范淳奇印象
  平安是福
  高瞻远瞩(饶宗颐题)

  潮阳和平,虽无名山大川,但一江如练穿城而过,滋润了一方富庶,境内的大峰山“有仙则名”,以宋代高僧大峰祖师慧心善举而名闻遐迩。这一方水土,也赋予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范淳奇如水之淳、如山之奇的人格修养,更如血脉般沉淀于范淳奇的书画艺术中。

  范淳奇是一位书画兼攻的艺术家。

  书法上,他涉猎广泛,尤其对汉隶、简书以及《爨宝子》长期临习,其书法融诸家之长,既有扎实的技法功底,又善于创新。他从简、隶入手,笔下线条轻灵,点划舒展,柔韧而又富于张力,结体别出新意,讲究疏密变化,收放得体,章法自然天趣,活泼灵动,笔墨气韵生动,飘逸脱俗,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我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的,是如千峰挺秀般的山之奇。

  绘画上,他遵循“由书入画”的传统路径,将书法的线条、墨色、笔力运用到国画创作中,让绘画有了书写的意味。他工于花鸟,尤其对写意荷花情有独钟,他的写意荷花,用笔质朴率真,设色清新脱俗,生涩中有童真,野逸中蕴意趣,将荷花的曼妙飘逸渲染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荷塘风光所呈现的审美追求和笔墨取向,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润”。这份“润”,是水墨的苍润、滋润,他的一幅小写意荷花,以隶篆笔法勾勒荷枝、荷叶、花瓣,花青、赭石分别晕染荷叶、莲蓬,淡紫写花,一只鸟儿独立枝头。著名书法家林岫题诗:“浥露湖光好,新荷渐次开。啁啾无限意,看向花前来。”整个画面不见水,但扑面而来的是氤氲的水汽,空气的流动感隐约可触,给人以空灵渺远的意境。在他的国画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如波光潋滟般的水之淳。

  在范淳奇的“善斋”,四壁是他与众多书画界“大咖”合作的作品,还有他和众多文化界名人的合影,饶宗颐、金庸、关山月、黎雄才……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坦言,在广东省书协工作的经历以及创办并担任《香港书画报》总编辑的际遇,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而他最庆幸的是,此生能与学术界泰斗饶宗颐先生成为“忘年之交”,饶老求真、求是、求正的治学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让他得益匪浅。短暂的一次回乡探亲假期,他也不忘抽空到潮州瞻仰“饶宗颐纪念馆”,在这里静静地追忆饶老的音容笑貌,缅怀他的谆谆教诲。

  翻开范淳奇的履历,一个个闪光的脚印,勾勒出他艺术之旅的轨迹:

  15岁加入潮阳书法家协会;

  37岁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48岁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97年,年仅25岁的他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个人书画展;

  2007年7月,与饶宗颐、郑餐霞、曾敏之、杨之光、许固令、萧晖荣、陈永锵、雷铎、蔡照波联合举办“粤港十人书画作品联展”;

  2008年9月应邀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书画30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艺术成就展”;

  2010年元月在广东文联艺术馆举办“追梦汉风——范淳奇书法展”;

  2015年12月出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在“善斋”,由范淳奇手书《岳阳楼记》的落地玻璃门纹饰与门楣上“文正家风”字样相得益彰,昭示的是范氏一脉的家学渊源。范淳奇坦言,一路走来,除了得益于尚学家风的熏陶,他也从没放弃自我的进取和努力。他永远也忘不了13岁的那个夏天,每天一大早骑一个小时自行车去潮阳文化馆上书法学习班的经历,回想起来,年少时流过的汗、淋过的雨,如今都成了他笔端的滋养,而13岁少年每天必经的那道很陡很陡的“梅华坡”,更像是他人生的一个隐喻,翻过去,天地一片宽广。

作者:李晓颦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2年03月2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