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深圳驻河溪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湖东村第一书记冯凌华:

探索“党建+产业”模式打造绿色蔬菜示范带

  冯凌华(右)和村民一起观察蔬菜长势。

青山绿水间,望着乡亲们淳朴的微笑、辛勤的身影;村口大树下,聆听老人述说红色革命故事和脱贫攻坚成功后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份浓浓的温情,一种光荣的责任与使命。新的一年,愿深汕两地携手并肩、砥砺前行,共迈乡村振兴赶考之路。我将继续带着深圳先行示范这股“闯”劲,把脉“村情”,问计于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闯出一条符合湖东村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相信勤劳智慧的我们,一定能让家乡越来越美,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冯凌华


“80”后的梅州丰顺人冯凌华终于盼来了深圳对口帮扶汕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好机会,更巧的是,这次对口帮扶潮阳河溪,更令这位潮汕人女婿感到格外亲切与兴奋。在他看来,3年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走近冯凌华,记者感受到了他身上有着深圳敢闯敢试、先行示范的精气神,满怀干劲,用他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一片热土。

去年7月23日,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结对组成的5人驻镇帮扶工作队,正式进驻潮阳区河溪镇开展帮扶工作,工作队队员冯凌华担任湖东村第一书记。入驻湖东村以来,冯凌华马不停蹄地进村入户、爬山下田,摸村情访民意,并通过防返贫动态监测,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湖东村入口处,村道左边花木相间的景观绿化带引人注目,右边绿油油的菜园生机勃勃,一条干净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村里的新楼老屋……“通过多走、多看、多问、多思考,切切实实掌握村民想要什么?问题是什么?痛点在那里?”身穿红马甲的冯凌华告诉记者,湖东村是革命老区村、纯农业经济村落,全村589户2799人,青壮年多在外务工谋生,各类农田、水塘530亩。村里蔬菜种植虽然有一定基础,但全村200余亩菜地均为村民各自种植,要发展蔬菜规模种植必须重新进行规划。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汇聚干部、群众、专家、企业等各方的意见建议,“做好蔬菜产业这篇文章”终于浮出水面。

阶段来,在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以及河溪镇和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冯凌华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深挖湖东村资源禀赋优势,探讨村集体经济与终端市场企业、农民耕作者三者之间的共建、共享商业模式。同时,组织村委干部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土地流转、集中试行方案,实行党员分片包干制,动员深联实业公司捐赠一批灌溉设施,激活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盘活4亩撂荒地、完成12亩菜地的集中整合,因地制宜打造湖东村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带。

“我们邀请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的领导与专家莅临指导,找准项目发展定位,并启动试点,由村里的种植能手柳广顺示范带动规模种植。”冯凌华告诉记者,他们还邀请“伟才教育”等集团式终端消费者前来参观交流,希望未来一方面能够为学校提供优质安全的绿色蔬菜,一方面打造学生体验种植生产的研学基地,从而为村集体经济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形成农户、合作社、集体经济、消费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我们计划建设‘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项目,通过建设加工厂、临街铺面和创建品牌,引入企业运营,打造河溪镇优质农产品加工、展销、电商、物流的综合平台。”

在乡村治理方面,冯凌华探索发挥党小组包片、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乡村环境卫生管理、疫情防控、村规民约等工作落地见效。通过积极参与“乡村善治、你我同行”活动,沉浸式体验村民劳动,破解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聚焦村民迫切渴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主动上门入户为行动不便老人办理社保登记,开展第三代社保卡更换服务到村活动,为留守及家庭生活较为困难的儿童送温暖等,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

“湖东村交通便利,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我们还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谋划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同时吸引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返乡,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冯凌华满怀信心。

作者:刘文钊 编辑:林郁 发表日期:2022年02月0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