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 龙湖

【龙湖文艺】虎年大吉

  剪纸:林健扬


时光里的长年羹

■ 洪 梅

故乡的年,有一个独特风俗:在除夕祭拜祖先或年夜饭都要吃长年羹,那是用猪肉汤或鸡鸭鹅汤煮的芥菜心,人们称它“长年羹”。这源于一个传说:

开山祖华阳公,明万历年间从福建平和逃荒而来,家贫如洗,快过年了,依然是什么年货都没有。他硬着头皮,向屠户之子赊一斤猪肉。当肉刚煮熟,屠户却要账来了,并动手将肉捞起,扬长而去。

肉没了,用什么祭拜祖宗?一家人愁眉不展。华阳公指着屋角的大芥菜说:“就用猪肉汤煮大菜吧!”妻子听后凑趣地说:“吃大菜,发大财!”供品只有大菜羹,华阳公万分愧疚地焚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兴旺发达。

后来,日子渐渐好起来,每逢过年祭祖时,除了丰盛的供品外,华阳公都没有忘记煮一碗芥菜,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并激励子孙后代。大菜(芥菜)寓意“发大财”,还寓意长寿。于是,这道寄托了美好愿望的长年羹,这种颇具特色的食俗和忆苦思甜的教育便一代代流传下来。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客居他乡的游子依然保留着这种传统,准备一碗长年羹祭拜祖先,慎终追远,继往前行。时光里的长年羹,教会我们在困境面前不言放弃,发现生活的滋味,并记住对苦难生活的感恩。

这道简朴的思乡菜,成为一种能唤起游子内心深处亲情的载体,与长年羹相连的故乡,便成了游子们一生回眸的方向,成了在远方飞翔时最惦念的土地。


年的味道

■ 沈琼华

妈妈端出热气腾腾的饺子,忙活了一个下午,自己和面,擀皮,调制馅料,自己将幸福团圆的美好寓意包进饺子里。白菜猪肉饺子里下了鲽鱼干,金笋牛肉饺子里调了料酒和皮冻,一口下去肉汁香气炸裂。手作饺子蘸上老醋,那滋味妙不可言,那是妈妈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年的味道。

蒸汽升腾,灯火满屋,家人围坐,火锅的热力已足够温暖今夜的寒冷。除夕团年饭围炉夜话是家中多年来的传统,潮汕人总是能够在这样仪式感满满的时刻为自家的餐桌上开出最新鲜最丰富的食材。三十六个月狮头鹅在古老配方的浓郁卤汤中几度翻涌,在八角、茴香、桂皮、南姜、草果、丁香……各种神秘香料的催化下,终于走完由指尖创作到舌尖至味的神圣修炼旅程,成为年俗供桌上的点睛之笔。不管是老鹅头、鹅肝、鹅肉,还是鹅脚翼、鹅肠、鹅胗,狮头鹅全身都是宝,也是家乡传统食材浪漫情怀的表达。如果说还有一桌饭是让我在红尘深处始终眷恋钟情的,是让游子可以缓缓将心安放闲居其间的,那便是踏足尘世以来每一年透过酒香四溢笑语晏晏的年夜饭,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

小时候,年是长长的期盼与快乐;是爷爷压岁红包里殷殷的厚望与宠溺;是奶奶亲自选布、设计、裁缝、刺绣,为我缝制的新衣;是爸爸妈妈张罗的浓浓年味和一桌好菜;是老街小铺牛皮纸包裹着的葵花籽;是空气里藏着烟花爆竹硝烟味的绚烂童话世界……那时候,快乐很简单。

电视里春晚的开场音乐响起,点燃了红红火火的中国年,拉开了新岁的序章。健康平安是过去一年取得的最大成就,我投入岁月的怀抱中,你好,新年,请多指教!


龙湖春光

■ 孙建忠

瑞气龙湖满眼春,一城灯火共良辰。

虹桥飞渡津江秀,芍药飘香绿道缤。

渔岛风光时尚好,舟湾景色正迷人。

韶阳朗朗陶游去,万紫千红处处新。


锣鼓·舞狮·粿香

■ 张 宸

大锣鼓,真动听。

新春来临之际,锣鼓声又起,时而激情澎湃,仿佛红头船划过海浪的声响;时而轻快婉转,仿佛打稻机传递着丰收的喜悦;时而曼妙悠扬,仿佛漫掬一江春水心生希望。听着锣鼓声,回眸过去一年与时间赛跑,埋下许多温暖的故事。

舞雄狮,真喜庆。

有一年乡里邀请了舞狮团队,演出结束后,我在现场学习。狮由精致的彩布制作而成,金黄色的绒毛极显喜庆。我打算先把狮头抬起,却发现这狮头像石磨一样重,于是又唤来几个小伙伴,我们齐心协力,一钻,一弯腰,一抬,一挥,几个小孩才勉强把狮子头抬起,另一个伙伴负责舞尾,可还没走几步,便累得气喘吁吁,但热情高涨,活像一头永不言弃的狮子。我想新的一年,要志存高远,共赴美好。

粿飘香,年味浓。

做粿是潮汕人逢年过节的一件大事,母亲做起粿品就像绣花一般。我也凑上前,尝试做了几个,但馅料塞太多,都笑得咧开嘴。忽灵机一动,揪起粿皮,先捏一捏,拉长,再捏出头和尾巴,用指甲挑了韭菜粒点缀其上,一只活灵活现的燕子便做好了。我还捏了如意和葫芦,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粿品出炉,满院飘香,色香味俱全,粿香撩动着舌尖,是记忆中的年味。在门前,读着林大钦那副春联,于是喜气便钻进了心里,期待着木偶戏上演,焐热的花灯,就等元宵灯会走出一种从容与自信。

年年梅花弥漫,岁岁灯笼红旺,炸开的鞭炮纸如蝴蝶随风曼舞,新春的歌谣回荡于耳畔,把心中的热忱编织成潮绣,愉快的心情叠加成嵌瓷,亲切的祝福语汇编成花篮,这就是潮汕年。


藏在红桃粿里的年

■ 陈泽楷

一到过年,母亲便变得忙碌了,忙着做各种各样的粿品。一团看似平常无奇的米团,在母亲手中能变幻出各种“仪容姿态”的粿品。

母亲长得甚是高大,平常做事也不见得有多细腻,但在做粿方面却如“张飞穿针”,要多细能多细,手艺顶呱呱,是少见的会做雅粿的姿娘。她几乎所有的潮汕粿品都会做,且做得好,红桃粿、鼠曲粿、甜粿,还有宫粿、发粿(酵粿)、白粿、落汤钱(胶罗钱)、腐圆(萝卜烙)、乒乓粿……母亲做的粿品,粿皮薄且“润”,馅料饱满,韧性好,口感极佳。

我最喜欢母亲做的红桃粿。红桃粿用大米做原料,用红樱米(一种食用色粉)将粿皮染成桃红色,以绿豆做成咸、甜两种味道的豆沙,或以糯米蒸成香饭为馅料,再用雕刻着各种花纹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而成。一个个红桃粿有巴掌那么大,像一枚枚扁平的红桃,红彤彤的脸,热烈喜庆,寓意长寿吉祥,洋溢着年的味道。

母亲对做粿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致。她做粿采用纯手工制作,对整个流程,包括配料、火候、力度掌握娴熟,尤其对粿皮和馅料的制作最为讲究。粿皮要不停用力揉搓,或用槌棒在鼎里不断搅拌,功夫越足,粿皮的韧性越好。馅料的水分必须收干,这样,即使过年后碰上潮湿天气,也不易发霉变质。

粿做好后,放在炉灶上蒸,每当热腾腾的白雾在炉火上升腾而起,这时候,满屋子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

泱泱中华,孕育出多元文化,其中年味自然是最具地域性和代表性的。潮汕的年味很为独特,它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既写在“新桃换旧符”的春联上,融入串串欢乐的礼炮声中,更藏在象征着喜庆吉祥的红桃粿里……


龙湖春光

■ 孙建忠

瑞气龙湖满眼春,一城灯火共良辰。

虹桥飞渡津江秀,芍药飘香绿道缤。

渔岛风光时尚好,舟湾景色正迷人。

韶阳朗朗陶游去,万紫千红处处新。


临江仙·龙湖春颂

■ 黄幼芝

春入龙湖枝吐玉,

东风留驻芳踪,

傍山临水见梅彤。

诗情画意,天地物华丰。

爆竹闹喧佳节近,

虎年盛世相逢,

舞狮唱戏看游龙。

去邪驱疫,万象更新中。


简单是福

■ 谢娇兰

辞旧迎新的交界点,时间之河不息,总有些错愕,弹指一挥,日子似那雪花纷纷扬扬,洒落发隙,白了年华。站在新岁的门槛,回眸岁月,忧喜参半。未敢轻言时光温柔,却也平常自安。

记得先前写过不少关于新年的文章,那时年轻、敏感,觉得过年总得有仪式感,不精彩不罢休,总想让生命多刻录点什么,过跨年夜,或者易地过年,越热闹越好,图个红红火火,惟以此迎接新年的曙光,才感心满意足。

说不念过往,不畏未来,未免有点参透人生的凉薄。还是老友说的一句话实在,童年过年幸福很简单,有吃有玩便知足;中年过年简单最幸福,心无杂念,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从前过年,总觉得时光慢,年是盼来的。大年三十,携老带幼回老家过年,祭祖、燃炮、贴春联,父母兄弟姐妹孩子围成一桌,12人刚好是个圆,鱼肉菜齐,心中感受到的是丰收幸福年。酥饺是母亲制作的,菜是自家地里的,鸡是屋后放养的,暖炉吃得满心欢喜。

而今过年,总有些恍惚,不知不觉中一年便到底了,单位写年度考核,家里请家政服务。如今繁文缛节少了,仪式感则可免,情结还是有的,采囤、谢神、购年货。最关心的是疫情是否消失,在外工作的孩子是否回家过年?家大家小团圆了才是个年!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闲来读书,旧书里有老式的烟火气与民间清欢,简单、知足、不外求,仍然是心中最佳的过年状态,简单最幸福!

编辑:蔡婷 发表日期:2022年02月0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