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学史力行践初心 实干为民暖人心

我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43项重点民生项目全部按时完成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梳理形成涵盖9个方面共143项重点民生项目并全部按计划完成。民生实事一件一件真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聚焦“小切口” 实现“大变化”

  小事连着民生。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就是改善民生福祉的“小切口”。

  用气用水、住房、出行等问题,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实施中心城区燃气管道普及工程,目前市中心城区燃气市政管网已达到588.74公里,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燃气管网全覆盖。我市还实施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工程,累计实现提压共8.65万户。三洲榕南干渠应急抗旱引水工程和南澳全岛一网供水工程建成通水,144个城镇老旧小区完成改造,“一点一策”整治67个易涝点……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要突出一个“实”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实践活动中坚持问题导向,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不断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

  市委主要领导深入全市六区一县、三大功能区,调研产业发展、疫情防控、城市卫生、安全生产、练江流域整治、棚户区改造、教育工作等,沉下身心倾听群众所思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难题。市领导同志定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各单位各出实招、收集民意,市人大建立代表联络站304个,组织代表进站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市政府门户网站搭建政企“直通车”,建立市和区(县)上下联通的企业诉求收集平台,收集企业单位和群众痛点堵点问题。

  围绕企业痛点,各相关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依法行使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施10个方面104项重点改革任务,向区(县)、镇(街道)下放管理权限,理顺市、区(县)财政收入分配、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机制。出台《汕头经济特区营商环境优化条例》,实施170项任务举措,制定《汕头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

  坚持“兜底线” 致力“富农民”

  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老百姓尤其是基层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需要下功夫解决。

  在全市2.7万户9.3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基础上,我市坚持兜牢民生底线,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抓起,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起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新机制,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政策,保证了脱贫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开展关爱残疾人专项行动,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推广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跨省通办”工作。加快推进乌桥岛安置区建设,落实发放租赁补贴2749户,完成乌桥岛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建成2164套,提升住房保障能力。

  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暨“源头截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累计铺设管道14975.58公里,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自然村全部建成干净整洁村,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好。

  既要“惠农民”,又要“富农民”。我市加快打造粮蔬、水产、畜禽产业集群,潮阳区丝苗米、澄海狮头鹅被收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雷岭镇(荔枝)、深澳镇后花园村(乌龙茶)入选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覆盖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大力发展富民兴村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建设,投入近20亿元推出强农惠农富农“八大礼包”,基本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群众“当考官” 部门“来答卷”

  办实事不是简单地列清单、喊口号。如何立足发展大局,聚焦重点任务,让为民办实事真正让群众满意,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用行动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答卷”。

  全市梳理形成涵盖9个方面共143项的重点民生项目,均由市领导同志牵头跟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相应清单,细化实化具体措施。市各巡回指导组加大对各地各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督导力度,各地各单位定期上报项目进度,做到各项进度心中有数。开设访谈专栏,组织新闻媒体对全市54个单位、区(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情况进行集中采访报道,让群众做“考官”,部门来“答卷”,让实事在“阳光下”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汇报会、十大重点民生项目专题汇报会,听取项目进展情况,并进行一对一督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立足长远,我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体制机制也不断完善。出台《汕头经济特区建筑物外立面管理规定》《汕头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条例》《汕头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一批法规制度,推动为民服务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让农村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受益者。创新司法为民工作机制,构建非诉解纷体系,建强线下“一站式”解纷实体平台,健全“线上云端”解纷信息,主动回应民众新需求新期待。

作者:陈欣琪 发表日期:2022年01月2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