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半生农缘一世情

  满怀着对农垦美美的记忆,在金风送爽的秋收时节,来到位于普宁境内的广东省大池农场,观摩了题为“农垦人·耕耘天地间”的推介演示,又风尘仆仆赶到粤东农垦历史陈列馆现场参观。在卅岭农场“知青之家”的知青馆里面,看到一份1975年9月24日的《汕头报》报道:“汕头市又一批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干革命,地、市五万群众夹道欢送。广大知识青年决心在广阔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这不禁勾起我浓浓的农垦情结和自己半生农缘的点滴回忆。

  印象中,橡胶树应是广泛种植于海南岛及雷州半岛这样气候比较炎热的地区,其他地区的气候是不适宜的。这是上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时的初始记忆。那时候,从课本上读到一些关于橡胶树的文字和画面,从广播里听到一些歌唱割胶工人的歌曲,从图书馆、报刊、宣传栏看到一些涉及橡胶生产的图文,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小时候,一看到穿着橡胶军鞋训练的民兵叔叔,总会投去羡慕的眼光,拥有这样一双属于自己的胶鞋,跟我的军帽、军书包成套标配,绝对是我整个小学时期的梦想。

  历史的车轮走到上世纪90年代初,揭阳撤县建市之际农垦局的办公楼刚好建在我家乡玉浦村地盘上。那时有个邻居的女儿读大学后分配到农垦局上班,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了,可以到管农业的单位上班又能吃上“国家粮”,确实羡煞旁人。这个女生长得非常漂亮,学习成绩又很优秀,给我印象特别深刻。说来也巧,当时刚好有个热心人给我介绍女朋友,说她姐在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当教师。也许是受到邻家漂亮女生的影响,一听说是女方是农垦家属我马上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几年前,《海南农垦报》的编辑曾约我写了一些文章,发表在“南国珍珠”文艺副刊上。他说喜欢我的散文风格,殊不知我本来就是一个穿着皮鞋的农民,虽洗脚上田多年却依旧情系乡土。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加深了我与农垦的情缘。有一年我获《南国作家》征文金奖,到三亚领奖时实地参观热带园林,现场感受南国风土人情,与海岛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前几年我被派驻梅州市革命老区一个山村参加精准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考上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读的是热带农林学院农作物生产专业。这个学校前身就是农垦干部学院。在读期间,我经常参加地方的农活生产,多次到相关农场实训劳动,增加了热带农作物生产的知识积累和实操经验。

  前段时间,我受派参加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就在农垦学院的增城实训基地学习。最近又到农业农村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参加广东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期间不仅到茂名化州的广东农垦红峰农场实习,现场参观几十年的橡胶树,倾听农垦人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还到阳江的广东农垦红十月农场火龙果种植基地参观,见证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果。结业时,我穿上印有红绿两色校徽的T恤在培训楼前留影,感到无比自豪,踌躇满志。

  如今,年过半百的我第一次踏入橡胶园观摩割胶演示,看到割胶师傅在树干上选准位置,熟练地用胶刀割开树皮,乳白色的液体缓缓地流到胶杯里,不由得惊叹起来,这不就是突破“北纬17度”国际公认植胶禁区的成功案例吗!从场部的天然橡胶保护区走上“天胶之路”,到农场下辖村参观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美丽古朴的柑园村老石屋,干净整洁的军坡村新池塘,革命老区崭新面貌生机勃发,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沿着村委会的围栏上,红色的扇形铁字标语十分醒目: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实现中国梦、共谋发展路、同步奔小康、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十分提振士气。

  回眸往昔,从洗脚上田到上学到参加工作再到参与扶贫,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个穿着皮鞋的农民。作为一个半生与农有缘的天命之人,农垦是我一辈子割舍不断的情,更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作者:黄春宇 文/图 发表日期:2022年01月08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烟火飘香油炸馃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