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韩江水

以文学之名目送2021

  2021年是我以文学之名梳理自己年度创作的第三年,希望这件事至少坚持25年,直到白发苍苍。

  年终盘点,2021年发表文章约100篇,15万字左右。写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若有哪一周无创作新作品,便感觉生活中缺少了盐。

  游记依然是主角。2021年以修改旧游记为主,兼写部分新游记,在“转型升级”上继续深耕。尝试拓宽创作“戏路”,努力将旅行文学写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料。

  既关注外面世界,也思念故乡。通过写林伦伦教授、唐春喜老师、陈植煌师兄等师友,写平安批、德和里等潮汕故事,写儒济书斋、西塘、冠山书院等潮汕老厝,传播家乡的人、事和风物,力所能及为家乡做点贡献,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把根留住”。

  关心家乡,自然也关心家庭,关注小女儿成长。写下《从顺其自然到顺性而为》《家庭教育的技艺道》《至要与至乐——写给小粿粿二周岁的信》等文章,既记录女儿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也梳理育儿理念与技巧,在家教上越来越自信。自小粿粿出生以来,图文分享便成为家中最有仪式感的趣事,成为我人生中“至要与至乐”之事。“世上所有的厚意/都是/一种深情。”

  关注再多的天地与众生,最终也要回到自己身上。从不同层面回顾成长之路,通过《点亮梦想的人》感激那些年启迪过心灵的老师,通过《劳动与家风》展现父母的勤劳与家风的传承,通过《过年》回忆这些年来过年的趣味与心境,通过《那些高光的时刻》激励自己再寻“高光”,通过《高考》盘点大学毕业以来的诸次“高考”。自我剖析的文章还有不少,但主题不变,试图让过往的经历成为温暖一生的故事。

  如果要说创新,2021年最大的变化是乡村振兴工作随笔的写作。自去年8月初到罗定市罗平镇从事乡村振兴后,便热爱上这份“接地气”的事业,也有意记录罗平的变化与自己的感受。写下《“治愈系”的农贸街》《温暖的老街》《被低估的伟大工程》等宣传罗平的感性文章,写下《你笑起来真好看》等赞颂“长岗坡三暖行动”的慈善类文章,写下《但求落幕无悔》等表明心迹的心灵文章。“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下来将用3年时间深度创作,写下一份无愧于天地良心的答卷。

  回首2021年的写作,以灵感和兴趣为导向,看似碎片化,却逻辑清晰,自成体系;看似进步微弱,却拓宽题材,方向正确;看似平凡与平淡,却淡而有味,悦己悦人。2021年,工作与生活逐步理顺,走出低谷,走出中年危机,完成人生的转折,这直接影响到创作理念。只要心不乱,眼前的世界就不会乱,笔下的天地也会渐次清晰地露出真容,而写下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可能化为爱和奇迹。这也许是对自己不忘初心的奖励,对追求梦想的鼓励。

  “依偎着这光/这内心的根据地/我们在晚风中布置好了居所/在那儿/一起厮守/已经足够。”是啊,无须急躁,更无须浮躁,将文学之光从光点变成光束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我们的一生是一首写不完的诗,相信只要锲而不舍,梦想之路就终有一天会闪闪发光。

作者:谢锐勤 发表日期:2022年01月02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