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潮风

古村落孕育非遗文化

  潮汕古建筑  陈史 摄
  玉林斋中医儿科诊治著述  周英伟 摄

  ■ 姚望新

  古村落诞生了非遗,又以肥沃土壤养育了非遗,以独特的方式保护传承了非遗。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村落是特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母体和娘家,有了古村落,才有非遗。非遗因古村落而绽放光彩,古村落因有非遗项目而更有魅力,更有存在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至2020年底,汕头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39项、市级非遗项目102项,各区县也都有相应的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大半属地在乡村,在古村落。

  胪溪壁画藏古村

  创村于唐光启年间,有一千余年历史的胪溪社区(潮南区胪岗镇),拥有一个省级非遗项目——胪溪壁画。胪溪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艺术中的一支派,以其独特的乡土艺术风格,在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寺庙、祠堂等建筑中广泛应用。

  胪溪壁画第四代传承人吴义廷幼承家学,5岁在父亲的启蒙下习字画画,读小学时受到图画老师吴育海的鼓励和辅导,加上天生好学和好奇心,很小就喜欢上这门民间艺术,几十年来一直在这方面深思探索,努力前行。

  近年来,他带领自己的创作团队为各地的祠堂、庙宇和公共景点、民居住宅创作壁画,留下了大量艺术精品,也让家传的壁画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一村拥有两非遗

  地处练江中游南岸的陇美村(潮南区峡山街道)是著名古建筑之乡,这里拥有陇美金漆画技艺和潮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两个非遗项目,前者已是省级项目。

  自明清以来,潮南从事建筑行业人数众多,能工巧匠辈出。村内有保留完好的传统建筑祠堂,其中被列为峡山镇文物保护单位的胡氏祠堂已有600余年历史,还有四点金、下山虎等众多传统民居,均为当地先辈营造。守望技艺,代代相传,因此,非遗项目应运而生。

  潮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胡少平,自幼随父学艺,传承潮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在研究实践中积累丰富经验,成为潮式古建筑领域独树一帜的古建筑师。他先后获得汕头市首届民间文化技艺大师、第二届广东省十大建筑名匠、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等称号。旗下广东胡氏盛德古建筑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被广东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广东省潮汕古建筑艺术传承基地”称号,是全省唯一一个潮汕古建筑艺术传承基地。他设计营造的永兴里潮汕古建筑民艺馆荣获中国营建工程金奖。

  儿科医馆韩江边

  上窖,一座仅2700多人的村庄,却拥有澄海唯一的民间医药非遗项目——玉林斋中医儿科诊治。乾隆年间,上窖林氏先祖创立玉林斋医馆,专攻中医内科,擅长治疗“麻、痘、惊、疳”等儿科四大症及其他常见病与疑难杂症。历代谨守祖训,潜心岐黄,至今已传八代。

  林氏先辈根据临床经验撰写《林氏秘授脉诀》《林氏祖传疳积妙方》《林氏祖传痘科医案与验方》《林氏祖秘传方书》等9种医籍,数量达几十本。“玉林斋”中医儿科第七代传人林喜钦,自幼受家族医业感染,早年跟随祖叔父林叙坤学习家族留下来的儿科医术,保存了林氏多种儿科诊治著述。这些传承至今的医籍,是宝贵的民间医学著述。而发源于上窖的玉林斋中医儿科诊治技艺,已延续了200多年,2020年,被澄海区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著名侨乡出名匠

  前美,是澄海区隆都镇的一个行政村,始创于元朝末年,是广东省古村落,也是著名侨乡。古建筑是让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因素,它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前美村内保留有清代永宁寨和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等民居建筑。这样的古建筑群孕育了一批民间建筑艺人,乡村有不少民间建筑师傅和建筑团队从事这一行业的营作。

  近代陈惠钟、陈任庚父子为古建筑行家,在长期的建筑生涯中形成一套陈氏大木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陈卓荣及其族人继续传承。目前,潮汕传统大木结构建造技艺已列入澄海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其它古村落,还拥有许多非遗项目,鮀浦有云露舞骆驼,冠山有赛大猪习俗,凤岗有妈庙会,桥头有龙舟赛会……这些非遗项目种类众多,涵盖传统医药、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传统技艺、民俗等。

  民俗学家罗杨指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闪烁在古村落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散落在古村落里,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汇聚在古村落里,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深扎在古村落里。”(罗杨《村落记忆的瑰丽画卷》)

  古村落诞生了非遗,继之,又以肥沃土壤养育了非遗,以独特的方式保护传承了非遗。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村落是特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母体和娘家,有了古村落,才有非遗。它们之间是鱼水关系,非遗因古村落而绽放光彩,古村落因有非遗项目,而更有魅力,更有存在价值。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1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