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文化

最忆是汕头 风物惹相思

《百载商埠——汕头旧影》重现汕头埠繁华过往

  《百载商埠——汕头旧影》,以翔实的写真手法,大量独家披露的珍贵图片,通过集辑集束的方式,以尺水兴波的艺术再现,让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再次领略到汕头开埠格局之雄阔、气势之豪壮、商业之崛起、历史之深远!

  珍贵老照片见证昔日繁华

  继清廷被迫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之后,一个名叫“沙汕头”的小渔村开始以别样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该书共收录了250多张珍贵老照片。透过书中泛黄的旧影和地图,海关、港口、码头、仓储、马路等,可窥见当年汕头商埠的繁华过往,外国领事馆、洋行、教堂、新式学堂、会所等,展示汕头开放包容的姿态……

  汕头自开埠后至1921年设市前这段时间,一个海滨城市初步形成规模。市区道路范围东扩至今的公园路,西至海墘内街,南至招商码头,北至乌桥小区。沿海一带的西洋建筑鳞次栉比,为汕头以后兴建最具特色的沿街骑楼起了借鉴作用,建筑技术也为汕头建筑带来革命性的创新。从本书中所选取的图片中,那时生活在汕头埠的人们,生活之悠闲与忙碌、自在与逼仄,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时光似乎不曾远去。

  恩格斯于1858年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刊登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称汕头是《南京条约》继五口通商之后 “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1860年1月1日,潮州(汕头)对美开市。

  汕头的开埠,对汕头,乃至对整个潮汕地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且是全方位的。开埠后,潮汕地区的人们不断接触到外来新型的文化,尤其是在商业方面的文化。在随后的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中,人们积极兴办实业,也进一步推动了近代汕头的城市贸易、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潮汕地区的经济格局。近代工商业的迅速崛起更为近代潮商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候的潮商们纷纷走出去,形成几次大规模的对外移民,充实并壮大了海外潮商群体。

  这些走出去的海外移民,就是当今海外潮商的先辈。

  多个视角展现老埠风貌

  一切过往,皆成序章。

  永恒瞬间,瞬间百年。

  《百载商埠——汕头旧影》中的一张张珍贵老照片,从一湾两岸、市政风貌、建筑景观与民生百态四个方面,透过不同视角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个时期汕头作为世界性商埠的风貌。

  历史,在这里定格。但是,不能被定格的,还是历史。

  透过那些隐约朦胧的旧影,你可曾想到,在这海疆僻壤中,走出像高楚香、陈慈黉、蚁光炎这样的商界巨子和爱国侨领;你可知道,这狭湫窄小的僻巷细道中,诞生了如杜国庠、郑正秋、蔡楚生一大批文化名人。你或许更想不到,这片新兴的海滨热土上,早在上世纪初就涌现出多少民族工业和潮商私企:汕头豆饼厂、汕头顺利船厂、汕头金源榨油厂、汕头机器面粉厂、汕头熔铁厂、汕头适味罐头厂、汕头荣和盛机器碾米厂、汕头耀昌火柴厂,以及澄海振发织布厂、潮州张元昌机器碾米厂,汕潮揭轮船公司、汕头昌华电灯公司、开明电灯公司、汕头自来水公司、汕潮揭电话公司等等,在外的潮商同时参与筑造潮汕铁路,汕樟轻便铁路。还在汕头、潮州、潮安、澄海、揭阳、潮阳、饶平、普宁、惠来等地创办侨批局、汇兑庄及其联号、分号。这批新式企业、商号的出现,既是汕头对外开放的见证,集中呈现出海外潮商们对故土眷恋之情,对汕头城市近代化和潮汕地区工商业的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百载商埠——汕头旧影》所展现的汕头,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爱慕不已的魅力之城。“中西合璧”和“古今相融”等开放度极强的建筑模式出现在汕头的土地上。其中,以小公园骑楼、南生公司、海关钟楼、桂园、胡文虎大楼等为代表。这些精妙绝伦的建筑,与其说是人居,不如说是一个个梦中之境。突破、创新、领先、超越,既体现在实体建筑上,同时更展现了汕头人勇于开创、不拘一格的创造力和开拓性。

  最忆是汕头,风物惹相思。透过一帧一幕、一页一张,读者仿佛沉迷其中,那陌生的人物、熟悉的街景,那依稀的情形、那朦胧的感觉;那人似乎可感知得到,那物似乎触手可摸,那事似乎与己有关,那景似乎犹在梦中……树影婆娑、碧波映月,那情那景,那人那物,便随时光化为一种挥之不去、萦魂牵梦的情愫。这种情愫另有别名,又曰:乡愁。

  (本文照片由本报记者陈文惠摄)

作者:谢初勤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0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