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龙泉

躬耕杏坛无怨悔

  李邦磐老师

  金秋十月,我接到母校汕头一中校友会校庆117周年“一中情”征文活动的通知。母校百载沧桑砥砺前行,桃李芬芳满天下。此时,新、老一中的图景叠现在我的脑海中:老一中那一排排宁静温馨的平房教室,教室前那一片片鲜艳齐整的花圃,玉兰树环抱的三好亭,绿草如茵的后操场;新一中宽敞现代的校园,红白交错的教学大楼,绿毯般的操场跑道,波光粼粼的泳池……还有教室里传来的老师循循善诱的话语,一幕幕荡涤着我的心灵。尤其是朴实无华、温和敦厚的李邦磐老师,他诚挚的微笑、清瘦的身影、洪亮的嗓音,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1963年,汕头一中从高级中学扩大到完全中学,我十分荣幸地考上一中成为首届初中生。更幸运的是我们的副班主任就是大学毕业不久的数学老师李邦磐。

  本来数学这门学科是较为枯燥的,然而神奇的是,在李老师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授下,那些枯燥乏味的方程式变成跳跃动听的音符;那些几何代数,变成灵动有趣的交响乐。李老师上课,课堂总是灵动而活跃。他的教学方法生动、易懂,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他把解题思路和方法讲深讲透,把我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充分调动激发出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印象最深的是每天课后布置的“每日一题”,他在黑板的一角挂上一块小黑板,上面每天写着一道题,这道题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略为提高。考试时,除了100分的基础题外,还有一道20分的附加题,我们班不少同学会做,我经常得120分。

  在李老师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数学成为我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我当时的理想是考上中大或华工,攻读数学系或建筑系。无奈命运给我们这一代人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我们很多人最后下乡当了知青。李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气馁,不要放下书本,要相信知识总是有用的。后来,我还是考上大学,圆了大学梦。

  从教师到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到校长、书记,李邦磐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引导豆蔻年华的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了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汕头一中也是李老师的母校呢,他1957年在一中高中毕业,考上华南理工大学。他对母校有着深深的情结,1961年在华工毕业后,年仅22岁的他就进入一中任教。1986年,李老师到汕头金中任副校长;1994年调回汕头一中当校长……不论行政职务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课堂一线教学。他说:“只有深入课堂教学,坚守教学一线,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才有发言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要守住阵地,尽到责任。”

  李邦磐不管是当教师,还是当校长,都兢兢业业、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他高尚的教育风范得到广泛好评,获得无数的荣誉、奖项和成果,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杰出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南粤优秀校长……教师们提起他心服口服,赞不绝口:“李校长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学习,他不仅教学、领导能力强,还十分廉洁、严于律己。有一次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上京领奖,捧回奖牌和3万元奖金,他把奖金全部交给学校总务主任,交代他安排给所有教职员工和退休教师。”

  李邦磐深情地说:“我感谢党组织的培养,我为能成为汕头一中的学生、教师、校长而自豪!不论是当学生、当教师、还是当校长,都要有学校精神,这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来自于强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光荣感来自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信心,以校为荣,使校园充满生机;责任感来自学校的严格要求和管理,教师敬业奉献的风尚,学生爱校行为习惯的养成。”正是这种学校精神,使李校长对一中深深眷恋,他从教四十多年中有三十多年在一中度过,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一中。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当过李校长的学生都以此为荣,有位校友由衷地说:“李校长坚持教学一线,再忙也要教高三毕业班的数学课,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他的学生,这为我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上大学打下了宝贵扎实的基础。”

作者:林璇 发表日期:2021年11月21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下一篇:牵牛花又开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