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艺苑

拜师勤练竹雀功

  一夜春风(国画) 谢惠鹏 作

  雀跃榴香(国画) 谢惠鹏 作

  空涧流泉(国画) 魏照涛 谢惠鹏 合作

  □谢惠鹏

  我爱翠竹。中国竹类品种多,产量大,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将竹子用于多种用途的。

  我的家乡在榕江之畔,那里是翠竹的产地。千株万丛的翠竹,肩扶肩,成队成排,沿着蜿蜒的堤围伸向远方,伴着滔滔奔流的江河,气势不凡。这道绿色的屏障卫护着我们的田园、村庄,象征着家乡人刚健挺拔、正气凛然的性格。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竹情有独钟,赞美其“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高尚情操。我们的生活也与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以竹为乐,爱竹成癖,以竹咏志,借竹抒怀,竹成为诗词、歌赋、绘画、音乐艺术的重要题材。宋代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叹。历史悠久的中国竹文化闪耀着奇异的光彩。

  数年前,经朋友介绍,与被关山月、陈大羽称为“华夏雪竹第一人”的“雪竹轩主”杨竹先生相识,被其笔下“风、晴、雨、露、雾、雪”六种竹子迷住了,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味。其千竿万乘之势,悟万箐动人之气,意境深,雅逸不群。难怪刘海粟、贺敬之先生在其作品题下“曾历险路思前路,欣看杨竹画雪竹,板桥已远管桦逝,新篁凌寒又挺出”的赞誉。已当知天命之年的杨竹更钟情于竹子的品格:虚心、高洁、刚毅、不畏严寒,挺然而立。

  杨竹先生毫无保留地教我画竹的技巧,带我到中国竹乡浙江安吉竹博园赏竹,指导我学画朱砂竹。朱砂竹始于苏东坡,寓富贵吉祥之意。几年来,我成了画竹迷。在数千张习作中,我挑选了略有欣赏价值的作品结集付梓,意在赞美竹文化,并虚心听取名家读者的批评指导意见,以提高绘画水平。这些画作若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和些须美的享受,便是我最大的满足了。

  几年来,我走到哪里画到那里,笔、色、纸、砚随身带,画竹成为生活的乐趣和需要。前几年,我到报本中心参加一个画展,发现下岐有位年逾古稀的农民画家叫张文镇。他是下岐远近有名的榨油、犁田、育秧能手。而令人叹服的是,他还是个画家,凭着数十年丰富的生活实践,他绘出了栩栩如生的《梅花百雀报春图》,其他如菊花、牡丹、人物等也画得十分传神。

  他画的腊梅上的麻雀,千姿百态,轻灵矫健。它们饱满的胸脯高高挺起,柔软的羽毛蓬松如絮。它们瞪着圆圆的的小眼睛,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画家简直把麻雀画得呼之欲出了。我问张文镇为何能画出这么动人的梅雀图,他说:“我没有读过多少书,长年在油厂工作,每天下班总看到大群麻雀来偷食油渣,我细心观察、揣摩、练习,日积月累,就画出了这张作品。”张文镇的梅花百雀图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如果把朱砂竹和麻雀合起来画,来一个《朱竹群雀图》,不是让朱砂竹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了吗?我决定试一试。

  我请张文镇先生教我画麻雀,然后我再补画上朱砂竹,麻雀栖在朱竹枝头。大家看了都说朱竹群雀图,锦上添花,更有内涵:朱竹吉祥,喜雀报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艺海无涯,唯勤是岸。我一有空,就往报本中心找张老画家学画麻雀。潮汕有句俗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掌握好麻雀的结构,是第一道难关。老画家手把手把画麻雀的真知传给我:“其身万变不离鸡蛋形。”给我揭开学画麻雀的第一秘诀。画麻雀的嘴和眼又是一道难关,要注意比例得当协调,前后左右搭配合理,按麻雀动态千变万化,显示千差万别,其艺术手法十分丰富。而控制水分及笔法轻重、颜色的浓淡,对我这个刚进画门的学徒来说,更是意志力的磨练。人道画画可以陶冶性情,这是千真万确的。我这个原来急躁硬性子的人,通过学画的磨练,现在变得耐心多了,有韧性了。在困难面前,我学会淡淡一笑,从容应对。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的磨练,我终于画出笔法比较放逸的《朱竹群雀图》,汕头画院名誉院长、著名画家蔡仰颜先生勉励我:朱竹为东坡居士首创,汇朱竹瓦雀墨彩于一体,彩墨交融,相得益彰,此帧深得此法矣!

  这真是莫大的鼓励,我将更加勤练,以求更大进步。

发表日期:2021年11月07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