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 汕头

牵紧基层党建“牛鼻子”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我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开门见绿,社区休闲广场为群众提供游憩空间;宜居宜游,滨海乡村自然风光奏响田园牧歌;农旅融合,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行走在濠江区滨海街道东陇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丰硕成果的生动场景,这是我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党建强、人心聚、乡村兴。汕头市以滚动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建立清单、网格、闭环三项管理机制,走出一条一体推进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红色引擎”持续发力,“战斗堡垒”愈发坚实,在党建引领下,全市各地正奋力绘就“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清单管理 压实乡村振兴“责任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强化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十分重要。在“红色引擎”驱动下,我市各级党组织以一张张自上而下、权责明确的任务清单,串起推进涵盖农村基层党建各领域的“责任链”,持续织牢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网”。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濠江区不断完善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区委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系统谋划乡村振兴“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强力推进,完善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19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范围清单、10大项57条村级权责清单……条分缕析、权责分明进行清单化管理,是澄海区强化制度保障、实现村级小微权力规范化的有力探索。通过建立明晰的责任清单,各地进一步加强了村党组织对村级事务的全面领导,规范村级组织权力运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潮南区聚焦“两个覆盖”,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党支部94个,把党组织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像濠江、澄海、潮南等区这种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做法,在全市各地都已铺开。市委滚动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制定涵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头雁”工程、阵地建设、互联互动、要素支撑等21项具体措施,推动形成“全域统筹、多方联动、集群发力、整体提升”的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新格局。我市还建立市县镇三级党委定期研究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振兴落实联动机制,实行各级党组织及其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共性+个性”责任清单38条,落实三级书记每年领办1个以上党建项目,构建“清单推动+督查指导+约谈问责”工作链条。

  网格管理 建强乡村振兴“桥头堡”

  产业发展、公共卫生、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农村基层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繁琐多元,如何健全治理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成为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我市有61个镇(涉农街道)、872个村(涉农社区),分别占91%和80%。镇、村是汕头乡村振兴的前线和一线,市委顺应乡村振兴发展大势,大力推行村(社区)党组织精细化网格管理服务,优化设置1090个村(社区)党组织一级网格,健全1.1万个二级网格,5.2万个三级网格,同步配置党建力量和网格力量。一个个网格织密成网,架起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

  濠江区构建多网合一的智慧高效党建网格。该区把党支部建在269个社会治理网格上,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社区“三人小组”,同时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心为汇入点,以“平安濠江”“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广布“天网”,加快系统整合、数据融合,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潮阳区海门镇坑尾村落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制度,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55名有一定议事协调能力的党员与网格内545户群众挂钩联系,形成55个联系服务小网格,强化与群众联系,及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实现党员干部“全覆盖”“零距离”“快反应”联系服务群众,今年共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83个。

  闭环管理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乡村振兴需要“带头人”和“主心骨”,农村党组织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路人”。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实现。

  选优配强、下沉力量。近年来,市委坚持把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探索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项人才选育、专业岗位培训、专门管理监督、专属待遇保障的闭环管理机制,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动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3个多月前,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工作安排,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进驻汕头,通过“派驻+轮训”的形式,助力各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头雁”作用。指挥部安排13位有能力、有干劲、有经验的干部到13个重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政策宣传宣讲、重点对象走访、产业调研把脉等方面“一村一策”做好乡村振兴初步工作。指挥部还计划用3年时间,组织对口帮扶的257个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培育有影响力有示范作用的“头雁”代表。

  广阔乡村,是锤炼本领、展现风采的大舞台。借助实施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等重要契机,我市进一步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促进“人才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以潮南区为例,2020年以来,该区引进理工农医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91名;实施“乡土人才振兴计划”,首批分5种类别选拔乡土人才30名,组织31名科技特派员、15名专技人才送科技送服务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一体推进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村美、民富、产业兴旺,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科学谋划培育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发展动能。

  我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五大振兴作为检验农村党建成效的试金石、磨刀石,大力实施“五个一千”工程,扶持64个村(社区)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力争今年消除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社区),37个省定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并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任务。

  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充分发挥优渥水土条件,鼓励村民种植菊花、紫菜等特色农产品,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充分挖掘古村和侨乡优势资源,打造集“侨、农、文、旅”为一体的全新东湖;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实施“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切实让村民“富”起来;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采取“支部+基地+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潮乡葡萄沟”一村一品、科技大棚、百香园种植、农产品质量检测管理等项目,传统零散种植农业向新型现代化农业产业转型;金平区岐山街道西陇社区以建设“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线村居为契机,着力挖掘红色资源,完善红色展馆建设,提升红色景观工程,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龙湖区龙祥街道依托泰山路便捷交通等优势,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大规模专业汽车市场和高标准汽车展厅综合体,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各出奇招”,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蹚出一条条富民兴村的“好路子”。   本报记者 陈欣琪

编辑:张梅 发表日期:2021年11月05日 来源:汕头日报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