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

“静”的力量

  刘小萱 摄

  很多人不知道,每年的3月20日是“国际幸福日”。这个纪念日的来历是这样的,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并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在幸福日这一天,联合国发布基于盖洛普调查数据基础上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将全球国家的幸福指数进行排行。

  今年的国际幸福日,联合国第十次发布报告。综合评选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健康预期寿命、生活水平、国民内心幸福感、人生抉择自由、社会清廉程度以及慷慨程度等。芬兰连续五年蝉联榜首。

  这个排行在国内谈论的人寥寥,我也觉得幸福这种事情,很难有标准,更难进行比较。为了避免争议,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进行比较,通常只能拿一些硬性的、无争议的指标,比如收入等等。这个报告的主体部分还是沿着这个指导思想,用了很多现成的无争议的数据,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寿命等。但幸福与这些物质的、外在的东西有关联,却不是正向相关的。比如,国际学界有段时间认为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国家不丹,是全球最幸福的国家。那里物质匮乏,但全民虔信佛教,不被身外之物所困,幸福感很高。纵向看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因物质生活好了就必然幸福。

  联合国坚持十年出这样的报告,意义在于以一种不懈的努力去告诉世界各国政府,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幸福上。注重内心的幸福,比经济竞争、穷兵黩武更重要,更需要投入资源。

  令我比较关注的是,这个报告近两年来更侧重于对幸福主观感受的调查。所设计的问卷话题包括:“你的内心平衡的生活状态”“在生活中感受平和”“很多时间体验宁静”“与激动人心的生活相比,更偏爱宁静的生活”“聚焦于关爱他人与自己”。今年更在分析报告中强调“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报告称,在积极的体验中,东方文化对于平衡与和谐赋予了特别的价值,今天已在全球普及。

  报告特别用了“低唤醒的积极情绪”这个有意思的术语,用两个单词来代表这种情绪,一个是peace,一个是calmness。这两个词基本意思是一样的,但英语所指还是有差别。我自己把它们翻成“安宁”和“平静”,也可以更简洁些——“宁静”。报告倾向于认为安宁和平静作为一种积极、正面的情绪,比狂热体验更值得提倡。报告认为,这种“低唤醒的积极情绪”源于东方,尤其是道家思想,但很长时间都被人们忽略了。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崇尚的是竞争、征服、胜利的精神所带来的高唤醒情绪,这是积极的高唤醒,对鼓励我们往上走有好处,但高唤醒情绪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生气、恐惧、担忧、紧张、恐惧。信息时代西方社会出现了普遍的焦虑,精神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把目光投向东方,发现印度和中国的古老传统却是现代精神困境的解药。

  从全球范围和学术角度肯定内心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是令人鼓舞的。这就是对东方文化的肯定。中国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其文化底色是天人合一,儒家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而道家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儒家和道家互相补充,达到心境平衡。而佛教传入中国,尤其是被老庄思想改造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禅宗后,更是成为主流的中国民间宗教,而“打坐”是安静的修行方式。儒释道在具体的人生体验或修行中都不约而同强调“静”的力量。

  比如,孔子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要有所得,首先要知道停止,获得宁静,这样才能心境安定不乱,没有杂念,思虑才能周详,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地。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理想的人心灵就像一块明镜。不去迎接什么,也不送走什么,照到什么就是什么,不留痕迹,所以能驾驭外物,心灵保持宁静。

  报告用专门的章节强调平衡与和谐心态对人类获得幸福的影响,一是,平衡与和谐的心态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无论是喜欢它,还是仅仅体验过,都以一种相对普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平衡、安宁感是幸福的核心,它们与收入、健康、困境时的心理支持体系等其他构成幸福感的因素同等重要。

  我们大可不去关注这个排行榜的具体名次,因为它不过是一个第三方机构的参考数据。但这个排行榜所强调的宗旨给我们很大启发,那就是,我们中国人正走在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正确道路上。我们国家的治理方向和模式,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的获得感。

作者:钟海帆 编辑:曾佩楠 发表日期:2022年04月02日 来源:汕头日报
下一篇:清明怀思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粤ICP备2021148246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19330007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33号